小儿麻痹症的类型究竟有哪些呢

    发布时间:2016-01-29   来源:中华康网   

  小儿麻痹症是儿童时期最为多发的一种疾病了,该病的出现已经影响到了很多患儿的健康,对于发育带来了极为严重的阻碍,此病在临床上有很多的类型会出现,这是我们应当清楚了解的知识,来看看小儿麻痹症的类型会有哪些呢。

  小儿麻痹症的四大主要类型

  一、无症状型,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感染后无症状出现,病毒繁殖只停留在消化道,不产生病毒血症,不浸入中枢神经系统,但从咽部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体内可查到特异性中和抗体。

  二、轻型,约占4~8%,病毒侵袭全身非神经组织。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可出现上呼吸道炎症状,如不同程度发热,咽部不适,咽充血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扁桃体肿大等;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腹部不适等;流感样症状,关节、肌肉酸痛等。症状持续1~3日,自行恢复。

  三、无瘫痪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且循环神经纤维散布全身,可在发病之初出现此期症状,但多数患者可在前驱期后有1~6日无症状或症状减轻,而后进入此期。

  四、瘫痪型,约占感染者的1~2%,其特征为在无瘫痪型临床表现基础上,再加上累及脊髓前角灰质,脑及脑神经的病变,导致肌肉瘫痪。

  小儿麻痹症的治疗

  (一)前驱期及瘫痪前期治疗:卧床休息,病人卧床休息持续至热退1周,以后避免体力活动至少2周,以减少麻痹的发生和进展。卧床时使用踏脚板,将脚和小腿置于功能位,以利于功能恢复。对症治疗,有肌痛者,可使用退热镇痛剂、镇静剂等,以缓解全身肌肉痉挛不适和疼痛。还可使用湿热敷,每2-4小时一次,每次15-30分钟。此外,热水浴也有一定疗效,特别对年幼儿童,与镇痛药合用可有效缓解症状。

  (二)瘫痪期:保持正确的姿势,患者卧床时身体应成一直线,膝部稍弯曲,髋部及脊柱可用板或沙袋使之挺直,踝关节成90°。疼痛消失后立即作功能恢复锻炼,以避免肢体畸形。药物治疗,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药物,如地巴唑;增进肌肉张力药物,如加兰他敏,一般在急性期后使用,可促进肌肉的张力恢复。上述药物的具体剂量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其它治疗,有呼吸麻痹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低头位(床脚抬高成20°-25°)避免唾液、食物、呕吐物等吸入;对于有声带麻痹、呼吸肌瘫痪者,需行气管切开术。

  认识到了以上的这些知识之后,大家对于小儿麻痹症的类型特别的了解了,麻痹症在出现之后会给孩子的发育带来极强的阻碍,并且对于他们的健康带来了十分严重的伤害,希望家长们可以将此病的类型重视起来,而且要注意做好此病的预防。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小儿麻痹是会传染的 
小儿麻痹症又被称为脊髓灰质炎,多见于儿童身长。很多家长对于该疾病并不是很了解,都会问到,小儿麻痹症是否会传染吗?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来听一听专家们的介绍吧,希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