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有着很多的历史了,现在医学的发达,有很多的方法可以治愈小儿麻痹症,该病在临床方面有不同的分类,相信朋友们对此并不了解,为了可以加深大家对该病的认识,一起往下看了解一下小儿麻痹症的分类有哪些。
小儿麻痹症的类型
一、轻型,脊髓灰质炎占临床感染的80%~90%,主要发生于小儿。临床表现轻,中枢神经系统不受侵犯。在接触病原后3~5天出现轻度发热,不适,头痛,咽喉痛及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一般在24~72小时之内恢复。还出现流感样症状,关节、肌肉酸痛等。症状持续1~3日,自行恢复。
二、重型,常在轻型的过程后平稳几天,然后突然发病,更常见的是发病无前驱症状,特别在年长儿和成人。潜伏期一般为7~14日,偶尔可较长。
发病后发热,严重的头痛,颈背僵硬,深部肌肉疼痛,有时有感觉过敏和感觉异常,在急性期出现尿潴留和肌肉痉挛深腱反射消失,可不再进一步进展,但也可能出现深腱反射消失,不对称性肌群无力或瘫痪,这主要取决于脊髓或延髓损害的部位。呼吸衰弱可能由于脊髓受累使呼吸肌麻痹,也可能是由于呼吸中枢本身受病毒损伤所致。吞咽困难,鼻反流,发声时带鼻音是延髓受侵犯的早期体征。脑病体征偶尔比较突出。
三、其他,此外还有一种是没有出现症状的隐性感染者,感染后并无症状出现,病毒繁殖只停留在消化道,不产生病毒血症,不浸入中枢神经系统,但从咽部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体内可查到特异性中和抗体。
过去认为小儿麻痹一旦形成肢体瘫痪,病情不会进一步发展,无需治疗。但是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小儿麻痹患者病情仍在缓慢发展。其体内的脊髓灰质炎病毒长期存在体内,继续毒害脊髓前角细胞,造成瘫痪肢体肌肉萎缩加重,甚至健侧也发生肌肉萎缩。相当部分小儿麻痹症患者在40岁之后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和肌肉痛性痉挛、继发性骨关节炎以及渐进性软弱疲乏等症状。有的患者出现头晕、头痛、难以耐受寒冷,有的还会出现口吃、吞咽困难、呼吸功能不全等,导致一些患者难以继续工作,甚至生活不能自理。这一情况被称为“小儿麻痹后期综合征”或“小儿麻痹后发症(PPS)”。
因此,幼年患小儿麻痹症者,成人后还要继续治疗。中医中药及康复理疗方法对改善肌肉萎缩、无力、腰酸痛、背痛、不耐劳动等临床症状,恢复肌肉容积及改善或延缓病情进展,预防PPS有很好的疗效。
对于小儿麻痹症的类型就介绍这么多的内容了,小编希望广大的家长朋友们可以用心去了解小儿麻痹症才行,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了小儿麻痹症的症状,千万不要惊慌,需要进行治疗,如果治疗及时的话是可以得到治愈的。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