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尿会不会遗传呢?

    发布时间:2016-04-26   来源:中华康网   

  这几天阴雨绵绵气温骤降,杭州的冬季仿佛一夜之间就到了。彼时,令很多家长头痛的小儿尿床问题又成为了缠绕家长的噩梦。夏季,由于气温高,人体出汗多,所以尿量少;而冬季,由于气温低加之运动少,新陈代谢慢,体内多余水份主要会以尿液形式排出体外。所以,冬季是小儿遗尿症(俗称尿床)的高发期。

  引起尿床的因素有很多,膀胱容量过小,激素缺乏,神经系统出现问题等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尿床。据统计治疗表明,夜间遗尿患病率很高,5岁的孩子患病率达16%,在7岁的儿童中有10%会患遗尿症,并有2%到3%患儿一直持续到成年。遗尿问题经常被低估,但其实它严重影响患儿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是目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孩子尿床了,就一定是遗尿症吗?儿童5周岁以上,如果尿床次数持续达到一周两次以上且持续六个月,爸爸妈妈可怀疑宝宝患了遗尿症。宝宝偶尔的尿床,爸爸妈妈用不着过多担心。不过,如果宝宝白天时也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爸爸妈妈应及时带宝宝看看医生,因为这样情况的尿床也可能预示着某些疾病。

  尿床能治疗吗?毛主任说,遗尿症目前已经是一种能够采用现代医学手段治疗的疾病了。小儿遗尿症的规范化治疗非常重要,他关系到尿床症状能不能改善,以及其他相关并发症能不能早日发现。儿院遗尿门诊从2013年8月开设至今,收治遗尿儿童约2000多例了,绝大多数孩子都治好了。同时,也有很多其他疾病因为遗尿这个症状被检查出来而得到及时的治疗,避免了进一步的恶化。

  遗尿不仅是中国儿童需要治疗的疾病,也是世界范围内儿科医生目前很关注的疾病,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遗尿这个疾病,并得到规范化治疗,国际小儿尿控协会和欧洲小儿泌尿外科协会在第26届欧洲小儿泌尿外科大会上期间宣布成立世界遗尿日,并把第一届世界遗尿日定为2015年10月17日。

  爸妈有尿床病症 孩子遗传的几率非常大

  其实,尿床也是会遗传的。有调查资料显示,若爸妈中有一人有遗尿史,宝宝发生遗传性遗尿的几率约44%;若爸妈皆有遗尿史,则遗传几率约70%。

  几天前,有一位妈妈心急火燎地带着4岁的孩子来看毛主任的门诊。起初,毛主任觉得孩子还未满五周岁,妈妈可以不用过于担心,但是孩子的妈妈说:“我自己就是从小尿床,一直尿到二十多岁才好,我怀孕时就担心儿子尿床,生下来果然如此,我一天也等不住。”这位妈妈特别提到,她说自己就因为尿床这个问题变得自卑、孤僻、骄躁,她不想自己的孩子也重走她的老路。

  于是,毛建华主任让妈妈给孩子记尿床日记,用秤称尿不湿的尿量,数字拿给毛主任分析后得出孩子尿床的原因是缺少一种叫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升压素)的物质。之后,孩子吃了针对性药物,其肾脏恢复了正常的夜尿量,三天后尿床的问题就明显改善了。

  这位妈妈再次见到毛主任的时候,感叹地说,早知道自己小时候也来看了,她也就不会吃这么多的苦。

  孩子尿床不能轻视 恐影响儿童心理健康

  别以为尿床是小问题,它的影响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甚至是孩子的性格发展、心理健康。毛建华主任发现,来看尿床的孩子多数很自卑,有个小朋友看病时蹲在垃圾桶边不肯站起来,让他心疼极了。

  对待孩子的尿床问题,家长首先要足够重视。关心宝宝每天的排尿情况,如果长时间频繁尿床,就要即时要医院就诊。

  其次,要把心态调整好。许多尿床的宝宝都缺乏安全感、自信心,如果爸爸妈妈一味地责骂,可能会使得宝宝越怕尿床就越尿床。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小儿遗尿的症状介绍 
小儿遗尿症又称非器质性遗尿症或功能性遗尿症通常系指儿童5岁后仍不自主地排尿而尿湿了裤子或床铺,但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因。小儿不自觉地排尿。睡中自出者,俗称尿床。遗尿...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