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癣病高发,治疗有讲究

    发布时间:2015-12-23   来源:中华康网   

  随着夏季的到来,由于天气湿热,适合真菌的生长,各种皮肤浅部真菌病的患者不断增多。皮肤浅部真菌病主要有大家熟悉的各种癣病,常见的主要有手癣、足癣、股癣、体癣和甲真菌病等。这些病十分常见,又容易复发。

  目前,在我国这些常见的皮肤浅部真菌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其原因一方面是患者的健康教育很薄弱,公众健康相关知识的缺乏及一些广告的宣传,使患者对皮肤真菌病的治疗有抵触,对口服抗真菌药物有畏惧心理,造成人群中有大量的真菌病患者没有得到很好的诊断和治疗。另一方面,不仅是公众,,许多临床医生对真菌及真菌病也重视不足。一些非皮肤科专科的医务人员普遍缺乏足够的医学真菌学知识及真菌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知识,对新上市的抗真菌药了解不够,对药物学领域新的理论和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不够及时;一些基层医院因为缺乏真菌学检查的支持,治疗仅靠临床表现和经验,还有些医院以及缺乏外用和口服抗真菌的药物。近几年医患关系的极度紧张,也给皮肤科医生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而且因用药疗程往往较长,患者依从性会较差,不少患者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而成为慢性患者及感染的重要来源,再感染率及复发率高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皮肤浅部真菌病越来越猖獗了,我们必须做好足够的准备来应对真菌病带来的挑战!     江门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杨文彪

  手癣和足癣发病特点:手足癣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手足癣也是皮肤浅部真菌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5%,占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的10%~20%。在湿热地区和高温季节多见,以运动员、煤矿工人、士兵等特定职业和糖尿病及艾滋病患者人群等发病较高。其发病与足部多汗、穿紧的鞋子或免疫功能受损等有一定的关系,有家族聚集性和传染性。在游泳池、浴池等公共场所以及家庭中接触患者用过的物品造成人际传播,患者自身在不同解剖学部位之间自身传播,如足癣可引起甲癣、手癣、体股癣等。不合理、不规范的诊断与治疗常导致足癣治愈率低、复发率高。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有显著影响。调查显示对患者的工作、社交及日常生活有明显的影响,比例分别为80%和75%,超过半数的患者因瘙痒影响睡眠,40%可并发细菌感染。手癣和足癣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有瘙痒、脱屑和水疱。根据皮损表现,临床分为角化过度型、水疱鳞屑型、浸渍糜烂型。主要累及手指、手掌、趾间、足跖及侧缘。手癣和足癣病原菌主要是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引起。近年来,白念珠菌及其他酵母菌感染也屡见不鲜。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以及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     手癣和足癣的治疗:治疗目的是要清除致病菌,快速消除症状和防止复发。方法主要有3种局部治疗、系统治疗、二者联合治疗。根据致病菌种类、临床分型和患者情况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局部治疗的优点是起效快、安全性高、费用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阿莫罗芬、特比萘芬、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和联苯苄唑等,根据皮损特点选择合适剂型,有剂型:乳膏、溶液、凝胶、喷雾剂和粉剂等各种剂型。用法:每日1~2次,疗程至少为4周。缺点是依从性差:82.5%的患者外用治疗坚持不到2周。局部治疗的缺点是涂药不均匀:皮损遗漏,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的不适感;渗透性较差:鳞屑角化型疗效欠佳、复发率高(50%~80%)。因此,单纯外用药物治疗,仅适用于初发或病灶局限的足癣患者。系统治疗,主要是口服抗真菌药物,具有疗程短、用药方便、不会遗漏病灶、患者依从性较高、复发率低等优点。适用于局部治疗效果欠佳、反复发作、鳞屑角化型、受累面积较大、伴有某些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及不愿接受局部治疗者。目前主要有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均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伊曲康唑:0.1 qd ×15天或0.2 qd ×7天。特比萘芬,250mg/d,连续1~2周。随访3年的年复发率仅为10%左右。国内研究特比萘芬 250mg/d 口服1周+特比萘芬乳膏外用1周(简称“1+1”联合治疗方案,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外用特比萘芬2周组和联苯苄唑4周组。显示“1+1”联合治疗,具有缩短疗程、减少费用、提高依从性、降低复发率等优势,适用于反复发作、依从性差者。足癣并发细菌感染,首先抗细菌治疗,局部皮损按湿疹治疗原则处理,细菌感染控制后再行抗真菌治疗。预防:足癣可治愈,但易复发或再感染,良好的健康教育对预防足癣、降低复发、减少传播至关重要。注意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如自用拖鞋和浴巾。保持足部干燥,穿透气性好的鞋袜。积极治疗癣病,对自身其他部位的癣病及家庭成员、宠物的癣病也应同时治疗。

  体癣和股癣的治疗:体癣是皮肤浅部真菌引起的除手足部位以及头癣和股癣外的身体其它部位的感染。临床特征为初起为红色丘疹或小水疱,继之形成鳞屑,然后再向周围逐渐扩展为边缘隆起、界限清楚的环状损害,在边缘不断外展的同时皮损中央趋于消退。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当患者使用了外用激素或不规则治疗,可使皮损很不典型,称“难辨认癣”不作真菌学检查容易误诊。股癣系发生于腹股沟、会阴、肛周和臀部的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多汗者易发病,特殊工种如汽车司机、长期坐位者也易发病。体股癣的治疗:外用药物的治疗可用阿莫罗芬霜、酮康唑霜、联苯苄唑霜、特比萘酚霜等,要坚持用药2周以上,或皮损消退后继续用药1-2周,以免复发;因腹股沟皮肤薄嫩,应用刺激性小,浓度较低的外用药。应该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内用药物治疗主要有口服伊曲康唑胶囊0.2  qd×1周 ,或特比萘芬  0.25 qd ×1-2周 。

  甲真菌病发病特点: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侵犯甲板甚至甲床所致的病变。其中由皮肤癣菌所致的病变原称为甲癣。甲真菌病的病原真菌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皮肤癣菌是甲真菌病最常见的致病真菌,在我国约占65%以上。酵母菌约占10~30%,主要为念珠菌属中的白念珠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约占3~12%,有短帚霉、曲霉等,可致甲真菌病,而且近年来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有上升的趋势皮肤癣菌具有亲角质性,是甲真菌病主要的致病真菌。足癣患者容易继发甲真菌病,且与趾甲外伤有一定的关系。病甲中酵母菌的分离率与环境的湿温度、感染部位以及患者性别等因素密切相关。指甲的酵母菌感染比趾甲更为常见,尤其是在家庭妇女中,她们的双手经常浸泡在水中,故容易出现酵母菌感染。国外文献报告自然人群的发病率为2-18%,70岁以上的老人为50%;国内自然人群发病率为15%,香港报告为17―21%;甲真菌病占浅部真菌病的30%,占甲病的50%,趾甲发病率是指甲的4倍以上;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为26.2%,是正常人的2.77倍。根据甲真菌病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以下五型:浅表白斑型、远端(侧缘)甲下型、近端甲下型、甲板内型、全甲损毁型。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必要时病理检查。     甲真菌病治疗:治疗有系统性治疗和局部治疗。系统治疗的药物主要有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以上药物均需要在肝功能正常时服用,建议在治疗前和(或)治疗中检测肝功能,也应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的问题。伊曲康唑 抗菌谱广、患者依从性好、疗效高及安全的特点,无论是皮肤癣菌还是酵母菌和(或)非皮肤癣菌性霉菌引起的临床各型的甲真菌病,均可用该药治疗。冲击疗法:每天2次,每次0.2g,餐时或饭后即服,服药7天,停药21天为1个疗程,指甲真菌病2~3个疗程,趾甲真菌病3~4个疗程。连续疗法:每日服药0.2g,连续服药2-4个月。特比萘芬同样是高效安全的广谱抗真菌药物,特别适用于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用法:每天0.25g,指甲真菌病6-9周,趾甲真菌病9-12周。应坚持基本疗法和个体化相结合。在下列情况应适当延长疗程:合并甲沟炎及甲母质损伤,甲生长速度慢(指甲<4mm/月,趾甲<2mm/月),近端甲下型、全甲损毁型病甲显著增厚形成真菌瘤者,伴有糖尿病者,70岁以上老年患者,同时治疗并发的全身性和(或)局部性疾病。疗效判定时间:指甲真菌病停药后6个月,趾甲真菌病停药后9个月。

  问答:

  1在夏季,癣病患者应如何预防癣病复发?

  答:由于多汗是足癣的一个诱发因素,故应劝告患者在冲凉后彻底搽干足趾,各部分保持干燥,对避免再次感染是必要的。鞋袜也要保持干燥,可顶期使用抗菌药粉,特别是穿闷热不透气的鞋子时。

          对于股癣患者,减少股部出汗和促进蒸发是重要的预防措施,穿宽松的裤子,尽可能保持股部干燥。

  2癣病的传染途径有那些?

  答:体癣可由于患者直接接触或接触患者的脸盆、毛巾、浴巾等引起。足癣传播可由公共场所的拖鞋、地面的真菌而引起。而足癣又是甲癣、手癣、体股癣的重要传染源。

  3如果家中有癣病患者,该如何避免其他成员被传染?

  答:避免同有癣病患者的直接接触,避免共用脸盆、毛巾、浴巾和拖鞋等用品。

  4癣病是否能根治?

  答:根据患者的病情、真菌的菌种,正确选用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治疗,或口服药联合外用药治疗,坚持足够的疗程,大部分患者可获临床治愈。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癣的概述 
癣(tinea)是霉菌引起传染性皮肤病,可分浅部霉菌病和深部霉菌病,而肛击皮肤癣必浅部霉菌病。它多由股癣蔓延至肛门、会阴、臀部所致。夏季多发,冬季少见。中医学记...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