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病毒性视网膜炎的诊断

    发布时间:2016-02-04   来源:中华康网   

  单纯疱疹病毒分Ⅰ型(HSV-Ⅰ)、Ⅱ型(HSV-Ⅱ)。Ⅰ型在儿童和成人中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原发性感染比复发性感染更严重。而后者通常较轻并更多见。病毒潜伏在神经节内,直至身体抵抗力下降或精神创伤等诱发。HSV-Ⅰ型可被传播到新生儿导致全身性感染和脉络膜视网膜炎,并可引起严重的脑炎,伴有视网膜脱离。有报道证实,98%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眼内液中用PCR法可检测出单纯疱疹病毒DNA。Knox等对38例病毒性视网膜炎行PCR检测,检出6例单纯疱疹病毒DNA,其中5例有病毒性脑炎。HSV-Ⅱ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导致眼部侵害,包括结膜炎、角膜炎、眼肌麻痹和视网膜炎。患者可出现视网膜出血、棉绒斑、坏死性视网膜炎、血管炎、视网膜脱离或视神经炎等。AIDS病人免疫力受到破坏时,更易受病毒的感染。

  PCR检测单纯疱疹病毒是Ⅰ型还是Ⅱ型感染,可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酶切,从而判断为哪一型的病毒。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视网膜病定义 
视网膜是由大脑向外延伸的视觉神经末梢组织,其结构复杂、精细、脆弱而代谢旺盛。其血管属于终末血管系统,任何病理性的破坏和血管梗阻等引起的组织缺氧,均能导致组织坏死...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