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位戒毒专家,自己本来吸毒成瘾,后来通过30多年的戒断经验总结了四个戒毒的必备条件:持续不断的治疗、正性的圈子、自己喜欢的工作和支持他的家庭。而在国内的某项调查中,超过六成的吸毒者认为,家庭的支持是戒毒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青年心理》杂志:近年来,在强制戒毒、劳教戒毒和自愿戒毒之外,家庭戒毒越来越受关注。它有什么优势呢?
范文勇:家庭戒毒的优势在于构建吸毒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它能为吸毒者创造一个安全、温暖、轻松的戒毒环境,大大降低复吸率。
《青年心理》杂志:但很多案例显示,家庭成员往往不接纳吸毒者。
范文勇:是的。尤其是吸毒者从劳教所解教之后,他们的一些表现会不利于他们保持操守。比如:跟吸毒者彻底断绝关系;扔下几千块钱,从此再也不管他;或者是签下协议“一旦吸毒就断绝关系”等等。很多人之所以吸毒,就是在家庭、社会中找不到情感寄托,而家人的这种做法,无异于将其推回毒品世界。
《青年心理》杂志:家庭成员应该怎样对待吸毒者?
范文勇:第一是心灵上给予温暖,第二是身体方面的照顾。我这里有一个成功案例:丈夫是吸毒者,在其劳教戒毒期间,妻子一直操持家务。丈夫解教后,妻子经常鼓励他去找工作,每次都陪他去面试。闲暇时间都陪在丈夫身边,即使上班也定时给他打电话,以确保他不再靠近毒品。妻子的关怀是丈夫最大的支持,现在他已经保持操守五年了。
《青年心理》杂志:有的家庭将吸毒者当成“犯人”,严加看管,这样对戒毒是否不利?
范文勇:严格看管可能会隔离他与毒品,但也会造成他的心理问题。这种心理问题不解决,他也许能戒掉毒瘾,但可能染上别的“瘾”。
有时候,家庭成员之所以把吸毒者当成“犯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种心理需要。因为一个吸毒者一旦戒毒,重新回到正常生活中来,他就要获得从前没有的发言权、决策权,脱离其他家庭成员的掌控,承担更多的责任,同时也要求更多的权利。这会让从前做惯了“保护者”和“管教者”的其他成员感到不适。所以,有时你会发现,当一个吸毒者真正想要改好的时候,家庭反倒在有意无意地排斥他,逼他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从这点来看,家庭至关重要。如果说,戒毒的过程是吸毒者成长的过程,那么,他的家庭没有同样成长的话,他是戒不了毒的。
《青年心理》杂志:家庭戒毒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范文勇:希望未来的家庭戒毒是在被强制戒毒之前,咨询师深入到家庭里,指导家庭成员帮助吸毒者戒毒,使他变成家庭的建设者而不是破坏者,让家庭良性发展,与吸毒者共同成长。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