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兵,高 岩,熊 庆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四川成都610031)
中图分类号:R714・251 文献标识码:B
1 妊娠期肝脏的生理改变
妊娠期肝脏组织结构无明显改变,大小亦无变化,
肝血流量并不增多,只是在孕晚期行肝功能检查时部
分生化指标发生一定的变化,如血清白蛋白下降,球蛋
白轻度增加,但正常情况下转氨酶没有明显改变,碱性单县中心医院妇产科谢朋木
磷酸酶会升高。对妊娠妇女进行评价时,必须考虑到
妊娠对肝脏功能及其他生化指标的影响,妊娠期由于
胎盘和骨碱性磷酸酶的释放,母体血清中碱性磷酸酶
逐渐升高,可升高至非妊娠时的1.5~2倍。由于雌激
素影响组织转运,造成肝脏的清除率降低,胆红素的转
运受到影响,血清胆红素可能会轻度升高。由于雌激
素的作用,影响肝脏的转运和胆酸的分泌,血清胆酸的
水平较非孕期可能增加2~3倍。但转氨酶及凝血酶
原时间并无变化,γ-谷氨酰转肽酶由于释放减少有所
降低或正常,由于血液稀释及合成减少,血清白蛋白降
低10%~60%,由于子宫的增大,正常情况下在肋缘
下1~2cm能触及的肝脏这时很难触及,大量的雌孕
激素肝脏不能及时代谢,正常妊娠时有60%可能出现蜘蛛痣和肝掌。
2 妊娠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
妊娠期新陈代谢率高,营养物质消耗多,胎儿的代
谢和解毒作用要依靠母体肝脏来完成,妊娠期内分泌
变化所产生的大量性激素,如雌激素需在肝内代谢和
灭活。分娩时的疲劳、出血、手术和麻醉这些均加重了
肝脏的负担,故妊娠期间容易感染肝炎病毒,或易促使
原有的肝病恶化。孕妇患肝炎时病情较非孕时重,且
妊娠越近晚期,越易发展为重症肝炎。
3 妊娠期常见病毒性肝炎以及对母儿的影响
妊娠期合并病毒性肝炎是引起妊娠期黄疸的常见
原因,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和戊肝。其他可能引
起肝炎的病毒包括巨细胞病毒、EB病毒、单纯疱疹病
毒、水痘-疱疹病毒、人类微小病毒B19及腺病毒。
在临床表现上,除了戊肝病毒以外,在妊娠和非妊娠妇
女是没有差别的。
妊娠期合并肝炎从甲肝到丁肝在临床症状、实验
室检查与非孕期没有差别,在发达国家由于急性重症
肝炎引起的孕产妇死亡很少,约1.2%。而在发展中
国家,如印度、中亚、非洲等地,严重的急性重症肝炎,
特别是发生在孕晚期导致约30%的孕产妇死亡。以
色列的一项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肝炎
引起的孕产妇死亡率降低。营养状况差、未作产前检
查可能是发展中国家肝炎引起孕产妇死亡率高的原
因。孕期感染戊肝病毒可能有25%~70%发展为重
症肝炎,大量的病例报道表明,由戊肝造成的重症肝炎
几乎造成100%的母儿死亡。在发达国家有25%急性
病毒性肝炎孕妇会发生早产,围生儿死亡率为8%,而
在印度和中亚地区围生儿死亡率高达50%。妊娠合
并病毒性肝炎并不增加流产、死胎及先天畸形的发生,
但在孕晚期合并病毒性肝炎可能会增加早产的风险,
如乙肝(OR1.9,95%CI1.5~2.3),丙肝(OR1.7,
95%CI1.3~2.2),乙肝与丙肝同时存在(OR2.3,
95%CI1.2~4.3);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胎儿生长受
限(FGR)发生率增加(OR2.0,95%CI1.1~3.6),而
乙肝病毒感染并不增加FGR的发生。妊娠合并病毒
性肝炎并不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发生的可能。
3.1 甲型肝炎(hepatitisA) 甲肝病毒(hepatitisA
virus,HAV)在1973年被发现,为单链的RNA病毒,世
界上不同地区发病率有所不同,在格陵兰岛、墨西哥、
中非、南非、中东及亚洲发病率均较高。美国、加拿大、
西欧、澳大利亚等地区发病率较低。甲肝的主要传播
方式为粪-口传播,胃肠外的传播罕有报道,在卫生条
件差的地区发病率高,当接触了污染的水、食物可能引
起甲肝爆发。甲肝的垂直传播非常少见。目前没有
HAV通过母乳传播的报道,有2例孕妇感染HAV后
发生胎儿感染的报道,孕妇在孕早期感染HAV后胎儿
出现了回肠穿孔继而引起胎粪性腹膜炎,在出生后行
肠道切除术后痊愈。作者建议在孕妇感染HAV后,应
连续超声监测胎儿腹水及观察有无胎粪性腹膜炎的表
现。
3.1.1 孕期临床表现及预后 甲肝的潜伏期通常为
30天,在儿童和青少年,80%的感染者无症状、没有黄
疸,但在成人有80%以上感染后会发生黄疸,孕期感
染HAV的临床表现与非孕期没有差异,也是出现发
热、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右上腹疼痛,有时还有
腹泻、尿色变深、黄疸和瘙痒。疾病为自限性并不留后
遗症。甲肝诊断的金标准是有甲肝临床症状的同时,
查到血清中有抗甲肝的IgM抗体,IgM抗体可以持续
存在几个月,而甲肝IgG抗体可以早在恢复期即可出
现,可以持续存在数十年。甲肝发展为重症肝炎的很
少,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