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基因1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指南》

    发布时间:2015-01-20   来源:中华康网   

 

丙肝起病隐匿,多数患者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疾病发展越后期,越难治愈,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很大,往往被称为“隐匿的杀手”,所以要做到早检测、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基于丙肝新药波普瑞韦(boceprevir)和特拉匹韦(telaprevir)在欧美的相继上市,美国肝病学会(AASLD)于2011年更新了《基因1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指南》,该指南推荐了如下几点治疗方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岳伟

《基因1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指南》对未经治疗患者(初治患者)推荐的治疗方案:

 

1.基因1型的最佳疗法,慢性丙肝感染采用波普瑞韦或特拉匹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Class1,LevelA)治疗。

 

2.未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基于体重的利巴韦林时不应使用波普瑞韦和特拉匹韦治疗(Class1,LevelA)。

 

3.波普瑞韦的推荐剂量是800mg,每天三次(每7-9小时一次)与食物同服,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用24-44周,治疗前先进行4周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导入治疗(Class1,LevelA)。

 

4.无肝硬化的患者进行波普瑞韦,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前,先进行4周的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导入治疗,如果8周和24周检测不到丙型肝炎病毒RNA水平,可考虑缩短治疗期为28周(4周的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导入期和24周的三联疗法)(Class2a,LevelB)。

 

5.如果治疗12周时HCV-RNA水平>100IU/ml或治疗24周时仍可检测到HCVRNA,则应停止所有的三种药物(波普瑞韦,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治疗(Class2a,LevelB)。

 

6.特拉匹韦的推荐剂量为750mg,与食物(非低脂饮食)同服,每日三次(每7-9小时一次),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基于体重的利巴韦林联用12周,之后另进行12-36周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治疗(Class1,LevelA)。

 

7.无肝硬化患者进行特拉匹韦,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4周和12周丙型肝炎病毒RNA水平检测不到时应考虑缩短治疗期为24周(Class2a,LevelA)。

 

8.采用boceprevir或者telaprevir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肝硬化患者应接受为期48周的治疗(Class2b,LevelB)。

 

9.如果治疗4周或12周丙型肝炎病毒RNA水平>1,000IU/ml,和/或治疗24周时丙型肝炎病毒RNA水平仍可检出,则应停止所有三种药物(telaprevir,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Class2a,LevelB)。

 

《基因1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指南》对经治患者导入期实用推荐方案:

10.采用标准的干扰素α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或利巴韦林治疗后病毒学复发患者或部分应答者推荐boceprevir或telaprevir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基于体重的利巴韦林再治疗(Class1,LevelA)。

 

11.telaprevir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基于体重的利巴韦林的再治疗,可能被认为是无效应答者进行标准干扰素α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或体重为基础的利巴韦林(2B级,B级)治疗疗程前应用。

 

12.曾经治疗过的患者使用boceprevir或telaprevir为基础的方案治疗的应答指导疗法,可用于复发者(Class2a,LevelB应用boceprevir;2B级,Class2b,LevelC应用telaprevir)认为,也可考虑用于部分应答者(Class2b,LevelB应用boceprevir;Class3,LevelC应用telaprevir),但无应答者不推荐采用此方案治疗(Class3,LevelC)。

 

13.boceprevir加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再治患者,如果12周时持续检测到HCVRNA>100IU,则应退出所有治疗,因为出现抗病毒抗性的可能性极高(Class1,LevelB)。

 

14.telaprevir加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再治疗的患者,如果4周或12周持续检测到HCVRNA>1000IU,应退出所有治疗,因为出现抗病毒抗性的可能性极高(Class1,LevelB)。

 

《基因1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指南》指出病毒抗性监测:

15.基于蛋白酶抑制剂疗法治疗慢性丙肝的贫血患者应减少利巴韦林剂量(Class2a,LevelA)。

 

16.基于蛋白酶抑制剂疗法治疗的患者应密切监测HCVRNA水平,如果观察到病毒量突破(血清丙型肝炎病毒RNA最低值增量>1log),应停止蛋白酶抑制剂治疗(Class1,LevelA)。

 

17.未能出现病毒学应答,并出现病毒量突破的患者或一种蛋白酶抑制剂治疗后复发患者不应该采用另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再治疗(Class2a,LevelC)。

 

《基因1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指南》指出IL28B检测在治疗决策和治疗方案选择中的作用:

18.IL28B基因型是一个强大预治疗预测因子,可预测基因1型慢性丙肝感染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以及蛋白酶抑制剂三联疗法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当患者或供应商希望获取有关治疗应答的可能性或可能需要治疗的时间的其他信息时,可考虑检测该指标(Class2a,LevelB)。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病毒性肝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病毒性肝炎的症状依病情轻重的不同而不同,其具体临床表现如下所述。一、急性肝炎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潜伏期在15天~45天之间,平均25天,总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