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治疗的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15-08-24   来源:中华康网   

核心提示: 血管病虽然起病急骤,但很多病人,在发病前1~2天或前几小时,都有一些早期信号,医学上称为“中风先兆”。这时如能及时识别,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多能使病人转危为安,防止脑血管病的发生。

    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对脑血管病治疗有较好疗效,不但在脑血管病的恢复期可以普遍应用,对部分病例还可早期治疗。现将较常用的体针和头针疗法介绍如下。   
    (1)体针的常用穴位   
    头面部:百会、上星、印堂、迎香、太阳、下关、地仓、人中、翳风、风池等穴。   
    上肢:曲池、手三里、外关、内关、合谷、少泽、后溪等穴。   
    下肢:环跳、秩边、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昆仑、涌泉等穴。   
    每次取穴不宜过多,可轮流使用。一般选用1~2个主穴,再选若干配穴。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休息5~7天,可再行第2疗程,并可用电针。   
    (2)头针   
    是治疗脑血管病偏瘫的一种特殊针刺疗法。主要是根据神经解剖大脑皮层功能的理论,运用针刺疗法,在头皮上划出皮层功能相应的刺激区,在这些刺激区进行针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引起的瘫痪、麻木、失语等症。脑梗塞病人以早期治疗为佳;脑出血病人一般待病情稳定后开始。   
    取穴:对侧运动区为主;感觉障碍取对侧感觉区;运动性失语取对侧面运区;感觉性失语取对侧语言三区;命名性失语取对侧语言二区。   
    方法:根据上述原则选好刺激区位置,用快速进针,达到头皮下或肌层,斜向捻转至要求的区域长度,进行快速持续捻针,每分钟要求捻转200次以上,一般2~3分钟即达到适应刺激量和刺激强度,患者相应的肢体有热、麻、胀、抽、出汗等感觉,休息5分钟,再捻转2~3分钟,再休息5~10分钟起针。每日1次,一般10~15天为1疗程,中间可休息一周左右,再作第2 疗程。   
    注意事项:针刺部位要选择准确,针刺前应用75%酒精棉球严格消毒。针刺入后局部剧痛可捻转2分钟,若仍剧痛难忍,可将针退至皮下,适当地调整一下进针方向,可避免疼痛。起针时用干棉球压迫针孔1~2分钟,以防出血。如病人晕针,立即起针,应给予适当处理。

食疗
    脑血管病的食疗   
    脑血管病的饮食疗法:脑血栓的饮食治疗原则:
    (1)限制脂肪摄入量。每日膳食中要减少总的脂肪量,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减少动物脂肪,使P/S比值达到1.8以上,以减少肝脏合成内源性胆固醇。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用量每人每日25克,每月在750克以内为宜。要限制食物的胆固醇,每日每人应在300毫克以内,也就是说,每周可吃3个蛋黄。   
    (2)控制总热量。如果膳食中控制了总脂肪的摄入,血脂是会下降的,肥胖或超重患者的体重也会下降,最好能够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这样对全身各内脏的生理功能有益。   
    脑血栓患者的食物选择:   
    (1)要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食物,其中包括粗粮,蔬菜和水果。有些食物如洋葱、大蒜、香菇、木耳、海带、山楂、紫菜、淡茶、魔芋等食品有降脂作用。
    (2)平时宜吃清淡、细软、含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宜采用蒸、煮、炖、熬、清炒、氽、熘、温拌等烹调方法,不适宜煎、炸、爆炒、油淋、烤等方法。   
    脑血管疾病的先兆症状   
    血管病虽然起病急骤,但很多病人,在发病前1~2天或前几小时,都有一些早期信号,医学上称为“中风先兆”。这时如能及时识别,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多能使病人转危为安,防止脑血管病的发生。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什么是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cerebro vascular disease ,CVD)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血管损害而引起的脑组织病变。广义上,脑血管病变包括由于栓塞和血栓形成导...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