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医生
海口市人民医院 罗贤生 副主任医师
血小板增多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原发性的血小板增多症,会伴有是血栓的风险,早期的治疗目的为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根据患者年龄是否大于60岁,以及既往是否出现血栓病史、心血管病史,有没有存在JAK-2的基因突变,将患者的血栓进行分期,即低危、中危和高危。由于每期预后不同,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具体如下:
1、低危组的患者,主要采取小剂量的阿司匹林,防止血小板聚集;
2、中高危组的患者,除了小剂量阿司匹林以外,还应予降血小板的治疗。降血小板的治疗目前主要是两个药物,即羟基脲和干扰素。40岁以下的患者,首推干扰素;40岁以上患者可以选择羟基脲;
3、继发性的血小板增多症,根据具体原因,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43744时长01:41
北京医院
48699时长01:32
北京医院
99656时长01:19
武大中南医院
42444时长01:27
吉大第一医院
24534时长02:07
湖南省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