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医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迟骋 副主任医师
失血性休克指由于各种创伤和疾病导致的急性失血,引发循环血容量在短期内大量丢失,超过机体代偿能力,心排量和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继发机体组织和器官缺血、缺氧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改变。对于失血性休克,如果病因是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出血,血液会经由上述通道引出,比较容易诊断,具体表现如下:1、胃肠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粪、便血;2、呼吸道出血:出现咯血;3、泌尿道出血:出现血尿;4、腹腔出血:老年人中症状可能比较隐匿,最初可能会出现腹痛,后期出现腹腔积液、积血和腹膜刺激征。发生失血性休克后,典型临床表现为5P征,患者会出现脉搏细速、皮肤湿冷、虚脱、皮肤苍白以及呼吸困难。根据失血量不同,将失血性休克分为Ⅰ-Ⅳ级,如果丢失的血量占有效循环血液流量15%,通常称为Ⅰ级,失血量达到15%-30%为Ⅱ级,失血量30%-40%为Ⅲ级,失血量>40%为Ⅳ级。如果发生失血性休克,需要立刻对患者进行抢救,要开放静脉通道,通过液体复苏,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另外还要进行血制品输注,一般红细胞与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比例是1∶1,还要注意给患者保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患者血压。

14756时长01:12
五邑中医院
38292时长01:20
黄河中心医院
72253时长01:37
京煤集团总院
38144时长02:24
海南省人民医院
36292时长02:13
海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