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医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张章 副主任医师
        祛湿一般艾灸腹部穴位,中医学称湿为湿气、湿邪等,因此化湿首先要健脾和胃。湿气、湿邪的存在和出现多由脾胃不和、脾胃虚、运化功能弱所致。运化功能变弱后水液代谢缓慢,停留身体里聚而成湿,因此治疗时要以健脾和胃、化湿为主。腹部穴位多数具有健脾和胃、温阳助气作用,如上腹部的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下腹部气海穴、关元穴以及脐水平的天枢穴,可同时发挥艾灸的温阳、助气、和胃、化湿、通络、活血等作用,所以艾灸腹部的穴位可以起到健脾和胃、化湿通络的作用,有时还会配合下肢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增强健脾和胃的功效。
		
80926时长01:50
			
			山东省立医院  
		
62505时长02:07
			
			北京中医医院  
		
42607时长02:18
			
			北京中医医院  
		
20135时长01:42
			
			301医院  
		
41219时长01:50
			
			北京东直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