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医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张章 副主任医师
        艾灸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中医外治法包括针刺、艾灸、拔罐、刮痧等。湿气是俗称,一般在专业当中称之为湿。湿或者湿气的产生,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脾胃运化功能减弱,不能把水湿代谢出去,所以停留在身体之内。艾灸的主要作用温中理气、健脾和胃,艾灸本身就有化湿的作用。艾灸化湿比较好的部位,一般来说,所有健脾和胃的穴位对化湿都是有帮助的,比如腹部的穴位,中脘、气海、关元、天枢、大横,这些穴位都有助于健脾化湿,还有像足三里、阴陵泉也有相同的作用。艾灸本身化湿效果就明显,再加上专有的穴位,化湿的效果还是不错。只不过这种化湿不会一次、两次就显效,需要做上一段时间,一定要有耐心。艾灸每周2-3次就够了,每次艾灸的时间20-30分钟,这样的频率就足够一般的情况下的健脾和胃、化湿。
		
81296时长01:49
			
			北京东直门医院  
		
36969时长02:15
			
			北京冶金医院  
		
57264时长01:44
			
			301医院  
		
64271时长02:08
			
			301医院  
		
27117时长02:02
			
			北京东直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