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变可能性或可尽早判断

    发布时间:2015-04-07   来源:中华康网   
      手机查看

记者7日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获悉,该院病因研究室邓大君教授联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刘宏伟教授、北京口腔医院孙正教授和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董广英教授,证明了P16基因甲基化可作为口腔黏膜上皮异型增生癌变预测标志物。该发现可在肿瘤发生前两至三年,尽早判断出癌前病变的癌变可能性,临床灵敏度达62%,临床特异性为76%。该研究成果的相关论文已在国际期刊EBioMedicine上发表。

据了解,人体80%的恶性肿瘤起源于上皮细胞,多数是从上皮异型增生这种癌前病变发展而来,但仅有1/3的上皮异型增生会进展为恶性肿瘤。长期以来,医学界缺乏能够尽早区分哪些上皮异型增生病灶会癌变的诊断方法。在北京市科委和国家973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连续支持下,邓大君研究团队通过系统的流行病学相关性研究,包括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单中心队列研究、多中心前瞻队列研究和培养细胞及动物模型因果关系研究,首次提出并最终证明肿瘤抑制基因P16的甲基化失活,可用于早期预测口腔等黏膜上皮异型增生的癌变能力。

这一突破性发现,首次为人类提供了上皮异型增生癌变能力判断标志物,不仅对癌前病变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还可在减少过度治疗和预防恶性肿瘤发生上产生重大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精彩必读
      餐馆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给食品安全带来潜在...
      近日,广州地区一家医院成功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
      马宝与牛黄、狗宝并称为“三宝”,具有清热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