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 副主任医师  讲师
    出诊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疼痛科
加入收藏

微创术后,该如何康复?

    发布时间:2023-10-22    编辑:王凯
        浏览量:80283

  最近,经常会遇到很多刚接受完椎间孔镜术后的患者提问“大夫,我做完微创手术,要卧床休息多久?什么时候可以工作?什么时候可以正常锻炼?” 下面,针对这几个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解释。

  首先,做完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是不是一定要绝对卧床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微创手术本身的技术优势就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可以即刻下地的特点,为什么反而要让自己天天躺在床上呢?也许有人会担心早期下地活动会增加复发的风险,但是现在并没有研究表明越早下地,复发的概率会相应增加,所以大家尽可放心。不过话虽如此,刚做完手术的2-4周里,还是应该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待局部情况稳定后再逐步增加活动量。

  那么,既然早期建议多休息,那么在卧床时就无法锻炼了吗?

  当然也不是。大家在卧床的时候,可以进行抬腿以及收缩腿部肌肉(绷紧-放松-绷紧交替进行)等力量练习。至于众所周知的小燕飞练习,不建议术后早期进行锻炼,还是建议4周后再开始练习,避免不正确的方法反而会加重腰部肌群的负担。PS:具体的小燕飞锻炼方法我会在下一篇科普中放出,敬请关注。

  做完腰椎微创手术,多久可以进行日常的工作生活呢?

  理论上来说,做完微创手术后并不影响日常运动,但是我们在临床上也发现很多患者,由于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兴高采烈的每天做家务、久坐玩电脑,导致术后早期疼痛复发的情况。所以建议对那些需要长时间端坐工作的患者,还是在家恢复一个月为宜。腰围坚持佩戴2周即可脱掉,一个月后可以逐步开始温和的体育活动,如慢跑,快走等,但不要进行剧烈对抗活动,如篮球,搏击等。待三个月以后,再逐步恢复正常的体育锻炼。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虽然手术可以解除压迫,缓解症状,但并不能逆转退变进程(已经生锈的部件不可能再变成新的),所以术后人群仍是复发的高危人群,仍然要避免长时间久坐及弯腰搬重物等不良的用腰习惯。坐30-40分钟后起身活动活动,放松僵硬的腰背部肌肉,搬东西时一定要先下蹲收紧核心肌群再起身(如图),都是大家平时要格外注意的事情。

    擅长:

    外周神经阻滞、癌痛和其他慢性疼痛性疾病如腹痛、头痛、坐骨神经痛、腰痛、心绞痛、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治疗,尤其对脊柱退行性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有丰富的实践和研究,在颈、腰椎神经根选择性阻滞和射频治疗方面,以及颈腰椎内侧支射频、骶髂关节射频治疗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擅长:

    慢性疼痛的诊治,包括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癌性痛、骨质疏松性疼痛等诊疗。

    擅长:

    大脏器移植手术在内的各种普通外科手术、心胸外科手术、骨科、成型科、妇产、泌尿科及神经外科、五官耳鼻喉科等各种手术的麻醉处理,同时还擅长对小儿、老年、危重病人等特殊病人群体的麻醉处理和治疗,以及困难气管内插管、控制性降压、血液稀释等特殊麻醉治疗。

    擅长:

    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痛、颈椎病、退变性骨关节疾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癌痛等疾病,尤其擅长椎间孔镜、射频消融、椎体成形术等微创手术。

    擅长: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退变、椎间盘源性腰痛、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胸椎管狭窄症、颈椎病等脊柱退变性疾病的内镜微创治疗,以及神经病理性疼痛,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不适的诊治。
    擅长: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颈椎病和膝关节病等,包括椎间孔镜、射频消融、椎体成形、神经阻滞以及触发点治疗等,以及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腰腿痛、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等疾病的治疗。
    擅长:脊柱疾病的微创治疗及慢性疼痛的诊疗,如脊柱内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颈椎病等,目前可完成各种类型的微创手术。
    擅长: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盘源性腰痛、颈椎病等脊柱疾病。
    擅长:

    疼痛科的诊疗(腰颈椎肌筋膜疼、骨关节疼,腕管综合症、腱鞘炎、神经痛、带装疱疹后遗神经痛、癌痛等)

    擅长:

    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骨质增生、乳腺癌、胃癌、肺癌、肝癌、三叉神经痛、糖尿病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灼性神经痛、酒精成瘾神经痛等疾病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