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警惕,正确诊断和治疗肺栓塞

    发布时间:2015-05-20   来源:中华康网   

   

  背景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认为肺栓塞属少见病,但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心血管疾病中,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居第3位;由于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高发病率,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 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在美国也是公认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美国肺栓塞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梗位列第3,每年至少65万人死于肺栓塞,美国参议院已把每年三月作为DVT的警示月。英国年发病率为60~70/100万,年死亡率为100/1000万。虽然采用D-二聚体检测排除肺栓塞以及胸部CT扫描的影像学检查对肺栓塞的诊断手段产生了革命性的突破,但是由于肺栓塞的临床症状多样化和不具备特异性,以及对其缺乏诊断意识和诊断技术条件限制等原因,目前肺栓塞的临床漏诊率和误诊率均较高。美国报告的材料显示误诊率为67%~73%,国内阜外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报告分别为79%和82.9%。美国致死性和非致死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 (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例数每年超过90万,其中29.64万例死亡,其余非致死性VTE包括37.64万例DVT和23.71万例PTE,在致死性病例中,约60%的患者被漏诊,我国肺栓塞病例数也呈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医师警惕。郑州大学一附院心血管内科王正斌

  专用术语和定义

  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PE) 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 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 , 空气栓塞等。肺血栓栓塞症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 , 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PTE为PE的最常见类型 , 占PE中的绝大多数 , 通常所称PE即指PTE。肺梗死(pulmonary infarction, PI) 肺动脉发生栓塞后 , 若其支配区的肺组织因血流受阻或中断而发生坏死 , 称为肺梗死。引起PT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DVT多发于下肢或盆腔深静脉,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PTE常为DVT的并发症。PTE与DVT在发病机制上相互关联,是同一种疾病病程中两个不同阶段的不同临床表现,共属于静脉血栓栓塞症 (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病因及危险因素

  大多数肺栓塞的血栓来自股深静脉、盆腔静脉。血管壁的局部损伤、高凝状态和血液瘀滞是导致血管内凝血的三个因素。PE的发病机制由常见的获得性(继发性)危险因素和少见的遗传性(原发性)危险因素造成。许多PE患者多存在遗传相关的致凝和抗凝因子,这些因子和诱发血栓形成的环境应激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血栓最终形成。原发性危险因素由遗传变异引起 , 包括抗凝血酶缺乏、 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血栓调节因子 (thrombomodulin) 异常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抗心脂抗体综合征 (anticardiolipin antibodys syndrome)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过量、 凝血酶原 20210 A基因变异、 Ⅻ因子缺乏、 factor V Leiden突变导致活性蛋白C抵抗 、纤溶酶原不良血症、蛋白S缺乏、蛋白C缺乏 , 常以反复静脉血栓栓塞为主要临床表现。如 40 岁以下的年轻患者无明显诱因或反复发生VTE, 或呈家族遗传倾向 , 应注意做相关遗传学检查。继发性危险因素是指后天获得的易发生VTE的多种病理生理异常。包括高龄、肥胖、动脉疾病(包括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病变)、吸烟、糖尿病、体循环高血压、近期手术史、创伤或活动受限、长时间旅行、恶性肿瘤和口服避孕药等。上述危险因素可以单独存在 , 也可同时存在 , 协同作用。

  病理生理

  肺栓塞可造成下列病理生理改变:①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使正常肺血管床横断面积受累达50%以上时, 将发生显著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心电图改变。由于机械阻塞 ,神经体液因素或肺动脉压力感受器的作用和低氧血症所引起的肺动脉收缩 , 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 , 肺动脉高压 ; 右室后负荷增高 ,右室扩大 , 引起右心功能不全 ; 右心扩大致室间隔左移 , 使左室功能受损 , 导致心输出量下降 , 进而可引起体循环低血压或休克。②对刺激感受器的刺激导致过度换气。③肺血管阻塞、肺泡死腔增加使气体交换受损、肺泡死腔量增大 ; 肺内血流重新分布 ,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低氧血症和低CO2血症。④由于肺水肿、肺出血和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导致肺顺应性降低。⑤由于肺组织同时接受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和肺泡内气体三重氧供 , 故肺动脉阻塞时较少出现肺梗死。如存在基础心肺疾病或病情严重影响到肺组织的多重氧供 , 则可能导致肺梗死。

  临床表现

    1 症状:PE发病隐匿或突然,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加之栓子大小、栓塞部位和病人状况等因素的不同,临床表现千差万异,易误诊和漏诊。可以从无症状到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甚至发生猝死。80%以上的肺栓塞患者没有任何症状而易被临床忽略。以下根据国内外对PTE症状学的描述性研究(括号内为症状发生的比率):(1) 呼吸困难及气促 (80% ~ 90%): 是最常见的症状 , 尤以活动后明显 ;(2) 胸痛 : 包括胸膜炎性胸痛 (40% ~ 70%) 或心绞痛样疼痛 (4% ~ 12%);(3) 晕厥 (11% ~ 20%): 可为PTE的惟一或首发症状 ;(4) 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 (55%);(5) 咯血 (11% ~ 30%): 常为小量咯血 , 大咯血少见 ;(6) 咳嗽 (20% ~ 37%)。当肺栓塞引起肺梗死时可出现 “PI三联征” :胸痛、咯血、呼吸困难。

  2 体征 :(1) 呼吸急促 (呼吸频率 >20 次 / min )是最常见的体征 ;(2) 心动过速 (心率>90次/分);(3) 严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4) 紫绀 (5)合并感染时可出现高热;(6) 肺部可闻及哮鸣音细湿音,偶可闻及血管杂音 ;(7) 胸腔积液 (8) P2> A2, P2亢进或分裂,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3 深静脉血栓的症状与体征 : 在注意PTE的相关症状和体征并考虑PTE诊断的同时 , 要注意发现是否存在DVT , 特别是下肢DVT。下肢DVT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周径增粗、疼痛或压痛、浅静脉扩张、皮肤色素沉着、行走后患肢易疲劳或肿胀加重。

  总的说来,严重的呼吸困难、晕厥、发绀提示PE可能危及生命。但是如果出现胸膜性胸痛,则提示血栓较小,栓塞于肺动脉的远端,靠近胸膜脏层。

  临床分型

  根据肺栓塞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临床可分为三型:

  大块肺栓塞:大块肺栓塞是指肺栓塞2个肺叶或以上,或小于2个肺叶伴血压下降(体循环收缩压<90mmHg,或下降超过40 mmHg/5分钟)。

  次大块肺栓塞:指肺栓塞导致右室功能减退。

  反复的多发性小栓塞:大多没有急性表现,但长期反复的多发性肺栓塞可导致慢性肺动脉高压、右室右房增大。

  辅助检查

  D-二聚体: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胶连蛋白的代谢产物,急性肺栓塞时血D-二聚体含量增加,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不强,应排除手术、外伤和急性心梗。如连续三次D-二聚体低于500 μg/L,可排除急性肺栓塞诊断,不必进行肺血管造影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 : 常表现为低氧血症 , 低碳酸血症 , 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 [P( A-a) O2]增大及呼超声心动图仅对可疑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有诊断价值,可显示右心大小、肺内和心内血栓。对病情危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可列入首选,在患者就诊2小时内完成,待病情稳定后行下肢静脉超声可发现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多排CT肺血管造影(CTPA)能够发现段以上肺动脉内的栓子 , 是PTE的确诊手段之一。对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可疑病例可列为首选,并在就诊24小时内完成。CTPA不仅能证实患者存在肺栓塞,而且还能观察到受累肺动脉内栓子的大小、具体部位、分布与管壁的关系,以及右心房、右心室内有无血栓 ,心功能状态、肺组织灌注、肺梗死病灶及胸腔积液情况等。PTE的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内的低密度充盈缺损 , 部分或完全包围在不透光的血流之间 ( 轨道征 ), 或者呈完全充盈缺损 , 远端血管不显影 ( 敏感性为 53% ~ 89%, 特异性为 78% ~ 100%); 间接征象包括肺野楔形密度增高影 , 条带状的高密度区或盘状肺不张 , 中心肺动脉扩张及远端血管分支减少或消失等。CT对亚段PTE的诊断价值有限。

     核素肺通气 / 灌注扫描: 是PTE重要的诊断方法。典型征象是呈肺段分布的肺灌注缺损 , 并与通气显像不匹配。V/Q对诊断亚段及以下的肺栓塞和慢性肺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有独到价值。过度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左心衰竭可引起肺灌注显像改变, 需密切结合临床进行判读。一般可将扫描结果分为三类 :(1) 高度可能 : 其征象为至少一个或更多叶段的局部灌注缺损而该部位通气良好或X线胸片无异常 ;(2) 正常或接近正常 ;(3) 非诊断性异常 : 其征象介于高度可能与正常之间。

  核磁共振成像 (MRI): 对段以上肺动脉内栓子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 避免了注射碘造影剂的缺点 , 与肺血管造影相比 , 患者更易于接受。适用于碘造影剂过敏的患者。MRI具有潜在的识别新旧血栓的能力 , 有可能为将来确定溶栓方案提供依据。

  肺动脉造影 : 为PTE诊断的经典与参比方法。其敏感性约为 98%, 特异性为 95% ~ 98% 。PTE的直接征象有肺血管内造影剂充盈缺损 , 伴或不伴轨道征的血流阻断 ; 间接征象有肺动脉造影剂流动缓慢 , 局部低灌注 , 静脉回流延迟等。如缺乏PTE的直接征象 , 不能诊断PTE。肺动脉造影是一种有创性检查 , 发生致命性或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分别为 0 1% 和 1 5%, 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如果其它无创性检查手段能够确诊PTE, 而且临床上拟仅采取内科治疗时 , 则不必进行此项检查。

  深静脉血栓的辅助检查:(1) 超声技术 : 通过直接观察血栓、探头压迫观察或挤压远侧肢体试验和多普勒血流探测等技术 , 可以发现 95% 以上的近端下肢静脉内的血栓。静脉不能被压陷或静脉腔内无血流信号为DVT的特定征象和诊断依据。对腓静脉和无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 , 其检查阳性率较低。 (2) MRI: 对有症状的急性DVT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 90% ~ 100%, 部分研究提示 , MRI可用于检测无症状的下肢DVT。MRI在检出盆腔和上肢深静脉血栓方面有优势 , 但对腓静脉血栓其敏感性不如静脉造影。 (3) 肢体阻抗容积图 (IPG): 可间接提示静脉血栓形成。对有症状的近端DVT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对无症状的下肢静脉血栓敏感性低。

  急性肺栓塞的诊断策略

  对存在危险因素 , 特别是并存多个危险因素的病例 , 需有较强的诊断意识。高危病例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和休克 , 或伴有单侧或双侧不对称性下肢肿胀、疼痛等对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Dutch研究采用临床诊断评价评分表对临床疑诊肺栓塞患者进行分层(见下表),该评价表具有便捷、准确的特点。

  临床诊断评价评分表

  分值

  DVT的症状或体征                                          3

  PE较其他诊断可能性大                                      3

  心率>100次/分                                            1.5

  4周内制动或接受外科手术                                   1.5

  既往有DVT或PE病史                                      1.5

  咯血                                                       1

  6个月内接受抗肿瘤治疗或肿瘤转移                           1

  注: >4分为高度可疑,≤4分为低度可疑

  结合心电图、X线胸片、动脉血气分析等基本检查 , 可以初步疑诊PTE或排除其它疾病。  宜尽快常规行D-二聚体检测 (ELISA), 据以作出可能的排除诊断。对疑诊病例合理安排进一步检查以明确PTE诊断 :如多排CT肺血管造影(CTPA)、核素肺通气 / 灌注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等。

  急性肺栓塞的治疗

  1 一般处理: 对高度疑诊或确诊PTE的患者 , 应严密监测患者呼吸、心率、血压、静脉压、心电图及血气的变化 , 对于有焦虑和惊恐症状的患者应予安慰并可适当使用镇静剂 ; 胸痛者可予止痛剂 ; 对于发热、咳嗽等症状可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对大面积PTE可收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 ICU );对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应绝对卧床至抗凝达到一定强度(INR在2.0左右)方可,应保持大便通畅 , 避免用力。

  2 呼吸循环支持治疗:对有低氧血症的患者 , 采用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当合并严重的呼吸衰竭时 , 可使用经鼻 ( 面 ) 罩无创性机械通气或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应避免做气管切开 , 以免在抗凝或溶栓过程中局部大量出血。应用机械通气中需注意尽量减少正压通气对循环的不利影响。对于出现右心功能不全 , 心排血量下降 , 但血压尚正常的病例 , 可予具有一定肺血管扩张作用和正性肌力作用的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 ; 若出现血压下降 , 可增大剂量或使用其它血管加压药物 , 如间羟胺、肾上腺素等。对于液体负荷疗法需持审慎态度 , 因过大的液体负荷可能会加重右室扩张并进而影响心排出量。

  3抗凝治疗:为PTE和DVT的基本治疗方法 , 可以有效地防止血栓再形成和复发 , 同时机体自身纤溶机制溶解已形成的血栓。对高度疑诊或确诊的APTE患者应立即给予抗凝治疗。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凝药物主要有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普通肝素: 首先给予负荷剂量2000~5000IU或按 80 IU/kg静脉注射 , 继之以 18IU/(Kg.h) 持续静脉滴注。使用肝素抗凝务求达有效水平。若抗凝不充分将严重影响疗效并可导致血栓复发率的显著增高 。在开始治疗后的最初 24 h内每 4 小时测定APTT , 根据APTT调整剂量 , 尽快使APTT达到并维持于正常值的 1.5 ~ 2.5 倍。达稳定治疗水平后 , 改每天上午测定APTT 1 次。因肝素可能会引起血小板减少症 (heparin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 ), 在使用肝素的第 3 ~ 5 d必须复查血小板计数。若较长时间使用肝素 , 尚应在第 7 ~ 10 d和 14 d复查。HIT很少于肝素治疗的 2 周后出现。若出现血小板迅速或持续降低达 30% 以上 , 或血小板计数 180 mmHg , 舒张压 >110 mmHg ); 近期曾行心肺复苏 ; 血小板计数低于 100 × 109/ L ; 妊娠 ; 细菌性心内膜炎 ;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 糖尿病出血性视网膜病变 ; 出血性疾病等。对于大面积PTE , 因其对生命的威胁极大 , 上述绝对禁忌证亦应被视为相对禁忌证。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 (UK) 、链激酶 (SK) 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rt-PA ) 。rt-PA可能对血栓有较快的溶解作用。UK:负荷量 4400 IU / kg , 静脉注射 10 min , 随后以 2200IU/(Kg.h)持续静脉滴注 12 h ; 另可考虑 2 h溶栓方案 :20000 IU / kg持续静脉滴注 2 h。rt-PA :50 ~100 mg持续静脉滴注2h。使用UK、SK溶栓期间勿同用肝素。对以rtPA溶栓时是否需停用肝素无特殊要求。溶栓治疗结束后 , 应每 2 ~ 4 h测定 1 次凝血酶原时间 (PT) 或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 (APTT), 当其水平低于正常值的 2 倍 , 即应重新开始规范的肝素治疗。溶栓后应注意对临床及相关辅助检查情况进行动态观察 , 评估溶栓疗效。

  5特殊情况的治疗: 对于经积极的保守治疗无效的紧急情况可施行肺动脉血栓摘除术;对于有溶栓和抗凝治疗禁忌 ; 经溶栓或积极的内科治疗无效 ; 缺乏手术条件的肺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大面积PTE患者可进行经静脉导管碎解和抽吸血栓;下肢近端静脉血栓 , 而抗凝治疗禁忌或有出血并发症 ; 对于经充分抗凝而仍反复发生PTE ; 伴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大面积PTE; 近端大块血栓溶栓治疗前 ; 伴有肺动脉高压的慢性反复性PTE; 行肺动脉血栓切除术或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的病例,为防止下肢深静脉大块血栓再次脱落阻塞肺动脉 , 可于下腔静脉安装滤器。

  总之,急性肺栓塞应得到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提高警惕,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以挽救患者的生命或避免慢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肺栓塞症是一种什么疾病 
针对于肺栓塞这种疾病来说是一种循环系统疾病,同时也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对于这种机逼过来将我们最行间的就是因为血液的高凝状态,所以我们老年在平时会吃一些稀释血液的...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