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肥胖症

    发布时间:2016-03-01   来源:中华康网   

     肥胖是目前全球面临的最大公共卫生问题,它既是多种心血管与代谢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重要的致病因子,但近年一些横断面分析和回顾性研究发现体重指数(BMI)与心血管预后及靶器官损害呈负相关,有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肥胖矛盾”(Obesity Paradox)。如何评价肥胖矛盾现象尚需深入研究。虽然流行病学研究的资料显示肥胖与死亡率,特别是心血管死亡率呈正相关,但近来一些横断面研究和回顾资料研究则发现BMI与死亡率之间呈负相关,与正常体重或低体重患者比较,超重或肥胖患者有更好的预后。一项高血压研究显示,所有原因的心血管死亡率和非心血管死亡率与BMI之间呈现U形相关性,即BMI的两个极端都存在过高的死亡率。研究表明,虽然肥胖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子,但肥胖的高血压患者的反而可能有更好的预后。尽管已知肥胖对心脏收缩和部分舒张功能有不利影响,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肥胖和心衰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但也有许多研究表明,肥胖心力衰竭患者有更好的预后。一项对209例慢性心衰患者的随访研究显示,较高的BMI和身体脂肪百分比者其无心血管事件及生存率反而更高。Kapoor等发现在既往有心衰但保留了收缩功能的患者中也存在肥胖矛盾现象,研究显示低BMI与增加的死亡率相关,但BMI超过45 kg/m2后,死亡率反而增加。研究提示超重和肥胖可能对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有一定保护作用,因为心衰晚期机体处于一种分解代谢状态,肥胖患者可能有更多的代谢储备,肥胖患者的细胞因子与神经内分泌因子也可能起保护作用。脂肪组织产生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在急性或慢性心衰的肥胖患者中可以中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不良生物学效应,从而发挥保护作用。此外,超重和肥胖的急性或慢性心衰病人循环心钠素水平较低,肥胖心衰患者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反应可能有减退。由于肥胖患者通常有较高的动脉血压水平,在心衰晚期其可以耐受更积极 的心脏保护治疗。肥胖患者循环脂蛋白水平较高,可结合内毒素并解毒,刺激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所有这些都可能有利于保护肥胖心衰病人。平湖市中医院内分泌科王文锐

   近年应用CT测定腹部脂肪,可准确测量腹内脂肪面积(VA)和腹壁脂肪面积(SA)及VA/SA比值,是判定脂肪分布及含量的金标准。研究证实,VA≥lOOcm2可诊断为内脏脂肪型肥胖(VFO)。但目前临床诊断腹型肥胖主要以腰围和腰臀比为依据,这两个体质参数与内脏脂肪量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以腰围来分析内脏脂肪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可能会错误评估一些“特殊”的人群:如腰围正常、腹内脂肪超标或腰围超标、而腹内脂肪正常,我们将前者称之为“隐性内脏脂肪型肥胖”,后者称之为“假性内脏脂肪型肥胖”;尤其隐性内脏脂肪型肥胖,因为其腰围正常,在传统的腹型肥胖评估中往往被忽视。研究表明,不同腹型肥胖类型对MS危险有显著影响,隐性或假性VFO患者同样有较高的心血管代谢风险,这一结果对于肥胖的临床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腹部脂肪堆积预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积聚,与腹内脂肪面积相比,腹部脂肪体积增加与MS组分及其早期肾损害更为密切。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肥胖症的概述 
肥胖的概念肥胖也叫肥胖症或肥胖病,是指体内脂肪组织过度蓄积,超过正常生理需要,且有害于身体健康和正常机能活动的一种病症。肥胖的分类及特征一般根据病因不同,可把肥...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