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脊柱骨折怎么办――保守卧床、开放内固定还是微创治疗...

    发布时间:2015-01-05   来源:中华康网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骨质疏松症对健康的威胁仅次于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在女性一生中的发生率约在30-40%,男性约为13.1%。在我国,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每八人有一人,而女性则每五人就有一人发生脊椎骨折。患者常因不小心跌倒或搬重物,而导致脊椎椎体骨折,引起严重的背痛及行动困难。北京地坛医院骨科张强

   

      以往骨质疏松症患者罹患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以卧床休息、止痛药物或以背部支具支撑等保守疗法为主,而治疗时间大多需要数星期甚至数个月,有的仍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有的无法忍受止痛药造成的肠胃、肾脏不适,而且卧床时间太长,除了易有肺炎或是褥疮等并发症,更会加速骨质流失导致更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若是骨折合并有神经压迫症状,如下肢酸、麻、痛或乏力,则考虑以开刀实施神经减压手术或合并脊椎内固定手术。但因病人大多有骨质疏松,所以内固定的效果不佳。而全身麻醉内固定手术,危险性较高,且昂贵的骨科材料更增加医保的负担。

   

      人工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就是用来治疗这类疾病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这种手术是一九八七年法国人Herve Derramond首创, 在1990年代,美国开始用在脊椎压缩性骨折;而国内是这几年广泛应用在各种因骨质疏松而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病人身上。其它因原发性或转移性椎体肿瘤而引起的脊椎疼痛与脊柱不稳,也可以此法治疗。

   

      施行手术时,病人需俯卧,不需插管全身麻醉,在局部麻醉后,将骨针经背部的皮肤穿入骨折坍陷的椎体后,透过X光机的的影像导引及定位,精确掌握骨水泥的注入,来增加骨头的强度、稳定脊椎,病人的疼痛可以很快获得缓解。一般治疗的时间大约在一小时内。手术后只有穿刺针孔,伤口不需缝合,待骨水泥硬化后,病人即可平躺,回到病房休息,手术当日或隔日如状况稳定,即可以在支具支撑下下床活动而出院。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术后止痛药即可减量。手术可能的并发症如骨水泥外漏,但绝大部分都是少量而无害的,其他如伤口感染、骨水泥过敏则相当少见。

   

      人工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实为骨质疏松合并压缩性椎体骨折引发严重背痛病人的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病人不再需要长期卧床,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也可大大提升生活品质,更可免去传统开刀实施椎体内固定术的危险。然而此手术并不代表骨质疏松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患者仍必须接受适当的药物及康复治疗以加强其骨质密度及强度,才能预防脊椎骨折的发生。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骨质疏松有什么危害 
骨质疏松症是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代谢骨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是目前世界上绝经后妇女、中老年人中发病率、死亡率及保健费用消耗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