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知识问答

    发布时间:2015-06-26   来源:中华康网   

  1、为什么说细菌性痢疾是危害最严重的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一般人通常称为痢疾。它是一种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最觉的肠道传染病。在世界上有广泛流行,大流行时会带来严重危害。如1959年印度菌痢大流行,引起死亡96,000多人;1960年墨西哥菌痢大流行,引起死亡16,000人;1968―1970年中美洲6国发生大流行,仅危地马拉发病的人就有12万多,死亡12,500人。我国虽多为散发状态,有时仅有小爆发,但发病人数还是占各种传染病发病数的首位,在许多城填和,菌痢仍是危害最大的肠道传染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李华山

  菌痢为什么危害大而较难控制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1)痢疾杆菌的型极多,在流行和临床表现上各不相同,菌型又经常变迁,较为难控制。痢疾的菌型依其抗原的结构不同可分为A、B、C、D四个亚群,每个亚群中又有许多不同的血清型,例如A亚群,即志贺氏痢疾杆菌,有10个血清型;B亚群,即福氏痢疾标菌,有6个主要血清型和X、Y两个变种;C亚群,即鲍氏痢疾杆菌,有15个血清型;D,即宋内氏痢疾杆菌,既可有光滑型(S型),也可有粗糙型(R型)。由于型别多,各有其差别和特点,所以使痢疾的治疗也就较为复杂化了。不仅如此,而且菌型还随时间的变迁在发病上经常有所差别。例如本世纪四十年代以前A群志贺氏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占30―40%,以后A群减少,到五十年代以B群福氏痢疾杆菌占主要地位,1965年以来D群宋内氏痢疾杆菌又上升到主要地位。

  在我国A群1943年占54.8%,1957年―1962年降至4.0―5.6%;B群1943年占44.9%,1957年―1962年增到62.8―71.8%;D群1943年占1.3%,1957年―1963年增到21.5―32.6%;最近三年仍以B群占多数。这种变迁给治疗也带来一定困难。

  (2)痢疾杆菌易产生耐药性。1961年北京友谊医院报告,大部分痢疾杆菌对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和合霉素耐药,其中高度耐药占44.4―64.5%,痢疾杆菌耐药性的增加,也给控制它带来了困难。

  (3)痢疾杆菌的抵抗力较强。在煮沸过的水中,宋内氏菌可存活2―3个月,福氏菌1―2个月,志贺氏菌1―2周;在牛奶中宋内氏菌可存活17天,福氏菌11天;在蔬菜水果上存活1―2周;在自来水里存活8―30天;在土壤里存活2―100天.在食物上,若条件适宜还可以增殖。在米饭、馒头、猪肉、马铃薯、黄豆、西瓜中2小时可增殖2―5倍;4 小时100―800倍;8小时1万―2万倍;10小时可达5万倍以上,直到第5天菌数目仍未见减少。在白菜、萝卜、黄瓜等蔬菜上8―12小时可增殖20―200倍。痢菌的这种较强的生活力和增殖力也可使它传播广而较难控制。但痢菌对各种物理化学消毒的耐受力很弱,60℃时15―30分钟,100℃时2分钟即可杀死,各种消毒剂、紫外线、电离辐射都能有效地杀死它。

  (4)人们对痢疾的重视不够。有的人认为是常见小病,有的人感到不足为奇,因为不重视预防、不及时就医,这也是造成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2.  痢疾分为几种类型?怎样识别?

  根据痢疾的发病特别,临床上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可以根据各型的特点加以识别;

  (1) 急性典型菌痢:起病急、有发热、畏寒,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及典型的腹泻、腹痛、脓血便、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等肠道症状。发病开始时大便稀但无脓血,之后,大便转为脓血便,而次数增多,可达10~20次或更多。严重病例、老人、儿童因腹泻过多,或大便失禁,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出现舌苔干枯、皮肤失去弹性、血压下降,甚至四肢冰冷,循环衰竭。一般病程是1~2周。

  (2)急性非典型菌痢:有急性发作的腹泻,每日三次以上或腹泻连续二日以上,及左下腹压痛、里急后重,但没有典型菌痢的脓血便,仅含大量白色的沾液。症状很类似肠炎,所以易为忽视,病程可持续数天,有的可不治“自愈”。粪便检查有5个以上白细胞,大便培养发现痢疾杆菌便可确疹。

  (3)急性中毒型菌痢:大多发生在2~7岁体质较的儿童,成人较少见。特别是起病急、发展快,突然高热、腹泻,惊厥,昏迷、嗜睡、谵妄、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脉弱、血压下降、呼吸浅快,或不规则等。

  本型成人可表现出频繁的脓血便,小儿初期肠道症状多不明显,无脓血便排出,而以突发高热、厥为主要表现,很容易被认为是小儿高热惊厥、中毒性休克、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而被误诊。肛门内指诊或灌肠,如能发现脓血或大量白细胞则有助于早期诊断。在痢疾的多发季节,如发现上述症状的病人,应当首先考虑中毒性菌痢,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检查大便,尽快确诊。以免延误病情,因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引起死亡。痢疾中引起死亡最多的是本型,特别是小儿患病时应高度重视。

  慢性菌痢:得了菌痢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病程达两个月以上时,称为慢性菌痢。

  由急性菌痢迁延为慢性,持续或反复发生2个月以上的叫慢性迁延型;有菌痢病史,临床症状已经消失2个月以上,但粪便培养仍有痢疾杆菌及肠粘膜病变的叫慢性隐伏型;慢性菌痢急性发作,出现急性菌痢的发热、腹泻、腹痛、脓血便时,叫慢性菌痢急性发作型。

  菌痢为什么会成为慢性?发病原理有些还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急性菌痢治疗的不及时、不彻底或痢疾杆菌产生耐药性有关,身体的营养状况、健康状况及胃肠的反应性等也有也有密切关系。

  慢性菌痢的主要表现是持续或反复的腹泻,时好时发,有的有典型的脓血便,有的没有,仅有少量粘液排出。长期腹泻可引起营养不良。贫血、消瘦、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

  3.  痢疾怎样治疗?

  (1)痢疾病人的饮食与家庭护理

  痢疾是肠道疾病,与饮食有密切关系。痢疾病人的饮食就以高热量、富营养的流质和半流质为宜,如豆浆、米粥、面条等。但不宜吃牛奶,因容易引起腹泻和肠胀气;忌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及刺激性食物,荤腥油炸和难于消化的食品。对中毒症状明显的严重病例应禁食,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及葡萄糖注射液,并应多喝开水及糖盐苏打水(见腹泻篇),以补足体液,防止脱水及电解紊乱。

  痢疾病人的家庭护理非常重要,是防止传播的重要环节。病人用的碗筷、洗盆、手巾、衣物都要专门消毒;粪便要严格消毒处理,不要乱倒;最好把病人隔离起来不要让亲友邻居、特别是孩子探视。消毒的方法:病人的粪便,可加入20%漂白粉乳液或20%生石灰乳,放置4小时,再倒入粪坑。餐具可煮沸15分钟消毒或用3%漂白粉液浸泡30―60分钟;手的消毒,一般可用肥皂洗1―2分钟或用2%来苏儿液,0.1%新洁尔灭液浸洗2―3分钟。

  病人完全腹痛剧烈时,可用热水袋放在肚子上做热敷;应当让病人完全卧床休息;对严重病人,为保存体力,避免多次上厕所,应训练用便盆在床上解大便。慢性病人就避免过劳、受凉,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

  (2)药物治疗

  最好能根据实验室观察的结果,选择敏感性强的抗菌素治疗。一般常见的抗菌药物有:

  氯霉素,每次0.5克,一日四次,5―7天一个疗程;合霉素效果相同,剂量应加倍。

  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先一种每次0.5克,一日四次。

  磺胺脒(SG)、酞酰磺胺噻唑(PST)、克泻痢宁(OOPST)等,每次1克,首次2克,一日四次。复方磺胺增效剂,每次上片,每日二次。

  黄连素,每次2―4片,一日四次。

  呋喃唑酮(痢特灵)第次0.1克,一日3―4次。以上药物使用时一般疗程为5―7天,慢性痢疾为10―14天,要坚持服药至疗程结束,不能一旦见效就停止服药,以致治疗不彻底而容易复发。

  以上都是成人量,小儿要根据年龄、体重计算,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上述治疗菌痢的药物应当首先选用:复方磺胺增效剂、氯霉素;其次也可选用四环素类、磺胺脒、痢特灵、黄连素等,重症可用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必要时也可以采用交替用药或联合用药的方法治疗。由于菌痢耐药性的不断增加,有时就是用上几种药也不容易收到满意效果。

  (3)中医治疗

  祖国医学,对菌痢认识很早,《黄帝内经》对菌痢的症状:下利赤白、便脓血、腹痛、里急后重等已有描述;《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治疗原则和方剂,葛根黄芩黄连汤18)、白头翁汤19)等,明代已对痢疾的流行有生动描述,说它在“一家之内上下相传”,称为“疫痢”或“疫毒痢”。在治疗上主张根据不同病情、病人体质、气候时令、发病特点进行辨证施治,针灸和药物并重。

  针灸疗法

  对菌痢有良好效果,收效快,能迅速减轻腹痛、腹泻、脓血便等症状。

  常用穴位:主穴是天枢、足三里、上巨虚;配穴是大肠俞、阴陵泉、内关、状元等。

  辨证施治

  本病初起多属实证、热证,治宜清热化湿解毒,兼以调气行血,忌用收涩止泻。病程日久,多属虚证、寒证、治宜补虚温中,不少病例是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治宜攻补兼施、温清并用。

  湿热痢

  腹痛,下痢赤白夹杂,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化湿解毒,辅以调气行血。方用芍药汤20),葛根黄芩黄连汤。

  疫毒痢

  突然高热、头痛、口渴、烦躁,甚至昏迷痉厥,腹痛剧烈,痢下脓血,舌红苔黄,脉细数。治宜清热凉血解毒,辅以熄风开窍。方用白头翁加味(加连翘  勾藤  菖蒲  紫雪散冲服)

  休息痢

  下痢时发时止,日久不愈,舌质淡,脉弱或弦滑,食少乏力,兼便下脓血,里急后重者,多为虚实相兼,寒热错杂,治宜攻补兼施,温清并用。方用四君子汤合香连丸,平时痢疾未发者,可用苓白术丸或理中丸21)

  虚寒痢

  下痢稀薄,日久不愈,伤及脾肾,腹痛隐隐,喜暖怕凉,食少神疲,手足不温或清晨鸡鸣而泻,舌质炎,脉沉细。治宜温补脾肾,佐以固脱,方用养脏汤22)、附子理中丸(就是理中丸加上附子)、四神丸23)。

  中西医结合治疗痢疾既优于西医单独治疗,也优于中医单独治疗的良好效果。对中毒性痢疾,急性期出现休克、酸中毒、脑水肿时,既运用西医的抢救方法,又运用中医清热解毒、逐秽开窍、平肝熄风等方药综合治疗,取长补短能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死亡。近年来,我国从中草药樟柳中提炼出来的山莨菪碱(合成品称654―2),用于中毒性菌痢的抢救,使病死率由20―30%降至1%左右就是中西医结合的成果之一。

  4.为什么痢疾初期不能用止泻药?

  菌痢是以腹泻为主的疾病,腹泻次数多、里急后重很痛苦,为什么不能及时止泻,解除这些痛苦呢?原来腹泻本身具有将肠道内病菌、毒素和废物排出体外的保护作用,有利疾病的恢复。如果早期上演,病菌、毒素及废物排不出去,反而会加重病情。所以治痢疾初期不能用上演药。中医主张对实热内结的痢疾初期应用下法治疗,以疏通脏腑,清除积滞,是很有道理的,效果也很好,有的病人经下法治疗后,往往能通过痛快一泻,诸症大减。

  5.为什么痢疾初期先腹泻、后有脓血便?

  菌痢初期有的开始时先仅有腹泻,有的仅有发热、惊厥、嗜睡、呕吐而无腹泻,之后才出现典型的脓血便以致早期往往不容易明确诊断,与其它疾病鉴别。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与痢疾的发病过程有关,一般说,痢疾杆菌经口进入消化道后,一部分可以被胃酸杀死,另一部分进入肠道后繁殖,并不是立即能引起痢疾,而是当人体因饮食不节、过劳、受凉等致抵抗力降低和胃肠功能紊乱时,才能致病。痢疾杆菌对机体的影响有全身性和局部性两个方面。全身性影响主要是痢疾杆菌产生的内毒素和外毒素进入血中,作用于中枢神经、植物神经和循环系统所致,可引起高热、惊厥、头痛、呕吐、昏迷、周围循环衰竭等一系列毒血症。局部损害则主要是使大肠粘膜产生炎症、充血、水肿和溃疡,致肠蠕动失调,发生腹泻、腹痛。由于致病的过程,往往是内毒素和外毒素先影响机体,然后大肠粘膜由弥漫性的充血和水肿,孤立淋巴结广泛增生,再发展到分泌大量粘液,形成坏死、溃疡和出血,所以痢疾初期有的无腹泻,有的仅有腹泻,无脓血便,经过一定时间才出现典型的脓血便、粘液便。

  痢疾在大肠浅表溃疡及炎症反应,可发生于回肠和结肠,但主要在乙状结肠和直肠,所以腹痛多在左下腹部,并具有直肠炎症的典型表现里急后重。痢疾在大肠里形成溃疡虽深及大肠粘膜下层,引起肠壁蜂窝组织炎状改变,但引起肠穿孔的很少见。

  6.痢疾是怎样传播的?如何预防?

  痢疾的传染源是痢疾病人和痢疾杆菌的带菌者。对痢疾病人,大家都比较警惕,对那些仅有轻症状或慢性腹泻的痢疾带菌者,就往往不重视了。痢疾病后的恢复期,有20%的人可延长排菌达4个月;患慢性痢疾的人可排菌达数年之久;有的健康人感染了痢疾虽不发病,但也可带菌2―3周。这些不被重视的传染源,常常会通过接触把痢疾传染给别人,如果他们从事饮食、炊事、供水等工作,污染了食物和水源,就可能引起痢疾的暴发流利。

  痢疾杆菌随粪便排出是通过手、水、饮食、苍蝇等途径进行传播的:

  手  手接触各种东西,摸了带菌的物品,如病人用过的碗筷、便盆、衣物;被污染的工具、用品,就会把细菌带给自己和别人,如果饭前不洗手,就会把细菌送进自己的肚子。

  水  特别是吃的自来水、井水和泉水,如果被病人的粪便、手、衣物等污染,就会使细菌进入水中,吃了这种生水,就会感染上痢疾。

  饮食  各种带菌的蔬菜、水果、食品、冰棍、汽水、牛奶、豆制品等,特别是可以凉拌、生吃的食品,最容易引起痢疾流行。集体食堂内食品被污染后,又是引起暴发流行的最常见原因。

  苍蝇  一只苍蝇身上经常可以带菌550―600万个,肠道内可带菌2800万个。被苍蝇爬过的食品、用物,人吃了或手接触了就可能引起痢疾。苍蝇多的夏秋季,痢疾也多发,所以苍蝇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预防痢疾应当针对以上传播途径采取防疫措施:

  控制传染源的措施  主要是对急性痢疾病人、慢性病人和带菌的人进行必要的隔离、消毒和彻底治疗;集体饮食行业中的患者、集体生活的儿童,更应当加以隔离治疗,直到续2―3次大便化验转为正常时,才可解除隔离。

  控制传播途径的措施  包括了“三管一灭”,即管理饮食、水、粪便,消灭苍蝇;“四要三不要”,即要彻底消灭苍蝇,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蔬菜、瓜果要洗烫,推荐了痢疾要早报告及隔离治疗;不喝生水,不吃腐烂不洁的食物,不随地大小便。

  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  如发现志贺氏菌后进行预防接种。口服活菌苗等。注意避免受凉、疲劳、饥饿使身体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痢疾。

  在痢疾多发季节和流行时,可以服用下药预防:

  穿心莲、黄连素、磺胺脒(SG)任选一种,连服3―7天。用法见附录三。

  大蒜、茶叶、山楂等能杀灭痢疾杆菌,应当在流利时或夏、秋季多吃一些。夏天多饮用一些浓茶水、山楂汤,既可解暑、助消化,又可防治痢疾,一举两得。

  马齿苋、水辣蓼、白头翁、地锦等许多中草药可以防治痢疾。在农村可以就地采取药材,进行预防和治疗。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什么是痢疾? 
痢疾,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为主要症状。若感染疫毒,发病急剧,伴突然高热、神昏、惊厥者,为疫毒痢。痢疾初起,先见腹痛,继而下...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