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讲:几种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手术技巧1

    发布时间:2015-11-28   来源:中华康网   

  

  (一)直肠黏膜下脓肿的手术方法:

  直肠黏膜下脓肿位于直肠黏膜与直肠肌层的结缔组织内,临床相对少见。由于患者主要为肛门下坠或发热为主,肛周局部没有红肿感,所以容易漏诊。只有通过医生的指诊或腔内B超或MRI方可确诊。黏膜下脓肿可以发生在直肠腔的任何部位,但以侧方与后方多见。

  常见原因: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范学顺

  ①黏膜下(包括内痔)注射硬化剂或坏死剂感染;

  ②直肠息肉烧灼术后感染;

  ③各种外伤刺破黏膜感染;

  ④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操作不当感染;

  ⑤来自肛腺的感染,即少数的肛腺位于黏膜下并发生感染。 须注意的是发生在侧方的脓肿需与骨盆直肠窝脓肿(部位为直肠外与盆底肛提肌之间)相鉴别;发生在直肠后方需与直肠后间隙脓肿(部位为直肠后方与盆底肛提肌上方,骶骨筋膜前)相鉴别。

  直肠黏膜下脓肿依笔者经验分两种方法处理:

  ①感染范围在125px以内的脓肿,视野可以看清整个脓腔大小,采用沿脓肿纵向直接剪开黏膜的方法,剪开黏膜至脓腔的最顶端,将脓腔彻底开放,不留死腔,但敞开黏膜容易出血,需要及时结扎止血,然后给予止血敷料压迫创面,直至愈合。

  ②感染范围超过125px时,脓腔范围较深,有时深达175px以上,如果全部敞开黏膜风险过大,主要是超过一定深度后视野不清楚,不容易结扎黏膜断端,术后容易出血。那么这种位置的脓肿只能以乳胶管进行引流了。具体方法是:将直肠下端黏膜敞开后,将脓彻底排尽,然后探查脓腔的深度,然后将乳胶管的一端置入脓腔的顶部,乳胶管的另一端暴露在肛门外,起到充分引流的作用。当然,两种术式都应该在脓肿的对应部位将齿线(肛窦部位)切开直至肛门外,以保证将感染源破坏并保证整个切口的引流通畅,即肛周的创面与直肠黏膜下创面一体化开放。一般来说,125px以下脓肿只需常规坐浴换药即可治愈。放置乳胶管的脓肿需要坐浴的同时,每日以生理盐水或甲硝唑溶液冲洗乳胶管内,以促使直肠黏膜下坏死物尽快脱落,当乳胶管自行脱落后,再以肛门镜暴露坏死灶并换药直至创面愈合。创面愈深,换药时间愈长,必须保证创面完全愈合,才能停止换药。

  当然,如果采用传统的挂线术治疗黏膜下脓肿也有很好的效果,具体方法是在敞开部分黏膜的同时,将弯钳置入脓腔的最顶端,然后在黏膜处认为凿口并暴露钳尖儿,将橡皮筋夹住并撤出钳子及部分皮筋,然后两端收紧橡皮筋,再以丝线结扎收紧的皮筋,等待皮筋慢慢勒断黏膜,常规换药,直至创面愈合。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是肛周脓肿的定义 
肛周脓肿是一种由肛门直肠周围组织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慢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的脓肿!简单来说,就是肛周局部感染,但这种感染可不同于体表一般局部感染,不容轻视,临床上...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