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采访:脑血管病重在预防,及早就医治疗

    发布时间:2015-09-29   来源:中华康网   

  此文实际是报社记者近3年采访我的内容合编。

  各次采访题目如下:

  新春约稿感言:心脑血管病,防重于治

  头晕头痛可能是脑卒中先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闵宝权

  关键在于降低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经常头晕要先排除中风的可能性

  莫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中风恢复期不能停药

  隙性脑梗塞已四年多,如何诊治?

  咧嘴微笑说话举手三个常识让你迅速判断中风

  哈欠频频要小心

  手笨可能也是病

  真的不是我“翻脸不认人”!

   

  新春约稿感言:心脑血管病,防重于治

  我半年前曾接诊一52岁的男性病人,因右侧轻度偏瘫3天就诊,高血压2年,吸烟30年,每日至少吸1包香烟,少量饮酒。头CT提示左底节腔隙性脑梗。经相应治疗3周后,病人基本痊愈。经颅多普勒和颈动脉超声提示动脉硬化性频谱改变,多处动脉内斑块。我劝其务必戒烟,并控制好血压。他仅停吸3周,病好后又开始吸烟。2个月后病人突然双目失明,经查是双枕叶同时出现新的梗塞,经积极治疗1月后仅恢复光感,生活极不方便。病人也流露出明显悔意,但历史已经无法改写。

  我们在临床中也有大致经验,55岁以前患脑卒中的病人(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除去有少数长期高血压、明显肥胖、酗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外,绝大多数是长期吸烟者。许多研究已证实,不管年龄大小,吸烟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性会增加3-5倍。脑卒中的其它危险因素还包括增龄、高血脂、高血糖、心脏疾病和脑血管畸形等。我们无法遏制年龄的步伐,却可以从改善生活习惯着手,戒烟、少饮酒、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等。人体的衰老从动脉硬化起步,加重于心脑血管病。心脑血管病,防重于治。愿大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维持合理的膳食营养,保持平和坦然的心态,身心健康事事无忧!

   

  值此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恭祝大家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20100102 闵宝权 应保健时报吴玲娟高级编辑之邀 新春约稿感言

             头晕头痛可能是脑卒中先兆

  保健时报(记者 吴玲娟)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闵宝权说,脑卒中即急性脑血管病,是指发生在脑部血管的病变,或由于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临床常表现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等。由于发病急、来势凶、变化快,脑卒中又有“脑血管意外”之称,民间则把这一类病症俗称“半身不遂”,祖国医学称其为“中风”。

    脑中风主要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大类。常见的缺血性中风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等。出血性中风则常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卒中具有三高的特点:即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脑血管病的年发病率平均约为180/10万人口,年死亡率为120/10万人口。以此推算,全国每年新发病例至少在200万人以上,每年死亡最低也要超过150万人。我国存活的脑卒中患者约有600万~700万,其中3/4都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重度致残约占40%以上。

    闵宝权说,脑卒中患者往往有一定的前兆,是可以早发现的。

    一般来说,活动中起病,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伴有恶心呕吐,且症状与往日不同,程度加重,或由间断变成持续性,伴有血压明显升高,要高度怀疑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患者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失语或词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乏力或活动不灵活、走路不稳或跌倒,则有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先兆。这是由于脑血管病供血不足,运动及相关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

    此外,突然出现的面、舌、唇或肢体麻木,眼前发朦或一时看不清东西,耳鸣或听力改变,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而影响到脑的相关感觉功能;全身疲乏无力,出虚汗,低热,胸闷,心悸或突然出现打呃、呕吐等,这是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意识障碍,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性格也一反常态,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甚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这也和脑缺血有关,都可能脑中风所致。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常因血管痉挛导致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少数伴有头疼等症状,平卧休息或适当治疗数日后缓解。如此说来,稍微头晕就怕患脑血管病,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闵宝权说,判断头晕是否为脑卒中的前兆还需同时观察是否还有其它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有无危险因素,必要时要进行血流变、颈动脉超声等检查。如果危险因素少,检查结果显示没有明显的血管狭窄,出现梗塞的几率是比较小的。因此,中老年人不要因头晕而过度忧虑。

              关键在于降低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保健时报(记者 吴玲娟)

    中风的病因多样复杂,总的来说与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等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了解中风的危险因素,并给予一定的干预和治疗,可以预防和减少中风的发生,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闵宝权说,在导致中风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和吸烟是可以预防的重要危险因素。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都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据了解,脑出血患者中93%的人有高血压病史。如果通过降压药、低盐饮食等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患中风的危险率可降低30-50%。吸烟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可提高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加血黏度及血管壁损伤;尼古丁刺激交感神经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导致动脉硬化。临床发现,吸烟人群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几乎是非吸烟者的2倍~4倍,50岁以下的脑梗塞患者中,有95%都抽烟。酗酒者脑卒中的风险增加2倍左右。

    年龄的增长也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闵宝权说,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7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中风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此外,糖尿病、冠心病、肥胖、血脂代谢紊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脑血管疾病家族史以及缺乏体力活动等,都是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闵宝权说,预防中风关键在于降低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卒中的头号危险因素,因此普通人群应半年或一年测量一次血压,高血压患者则应随时掌握自己的血压。高胆固醇可导致心脏病,从而间接地增加患卒中的危险性,降低高胆固醇可以减少患缺血性卒中的危险。轻度胆固醇升高可通过减少饮食脂肪和运动来控制,中、高度胆固醇升高则需加用药物治疗。糖尿病可增加卒中的危险,多数糖尿病可以通过饮食和药物得到控制。有房颤的患者应及早治疗,因为房颤可使血液聚集在心脏腔室中,因而易形成血栓,引发心源性脑栓塞。有高血压、高血脂、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还要注意在医生指导下终身服药,而且要根据季节、病情的变化对药物进行适当调整。

    闵宝权说,预防中风,饮食非常重要。每日三餐应正常饮食,每餐保证七、八分饱。尽量少吃或避免油炸、富含动物脂肪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鸡皮、肥肉。避免过咸、过甜的食物,以及腌制的肉、酱菜等。同时注意戒烟、限酒,并养成运动的习惯,如快速散步、慢跑、骑车、游泳等,每日运动至少30分钟。

    脑卒中高危人群平时起居要慢。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三个半分钟”的概念,即醒后静卧半分钟、坐起半分钟、双脚沿床沿下垂半分钟后才下地。

    进入冬季后,血管受寒冷刺激收缩,容易造成血压上升,严重的引起脑卒中、心肌梗死。因此,中老年人在冬季要注意提前做好保暖防寒工作,一旦出现降温预报,提前增加衣服。天气刚转冷时尽量不要在早晨及黄昏时出门,要在冷过几天以后,身体渐渐地适应寒冷天气了,再选择阳光好、较暖和的中午出门短时间散步,并逐渐增加散步的时间。

    随着气温下降,自来水的温度也下降。中老年人洗手、洗碗等尽量用温水,冰冷的自来水突然刺激手部易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突发。

                                     经常头晕要先排除中风的可能性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什么是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畸形是脑血管先天性、非肿瘤性发育异常。是指脑血管发育障碍而引起的脑局部血管数量和结构异常,并对正常脑血流产生影响。其破裂出血主要表现为脑内出血或血肿。其多...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