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疼痛康复科采用针刺结合颈前筋膜扩张术治...

    发布时间:2015-02-16   来源:中华康网   

   李胜利,侯会文,张绍杰,刘 洋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疼痛康复科,广东 广州 510507)

   关键词 颈性眩晕;针刺;颈前筋膜扩张术

     颈性眩晕(CSA)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是指颈椎及/或相关软组织结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所致椎动脉受刺激或受压,使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的以头晕为主的症候群。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约占所有颈椎病患者的70%[1]。自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间运用针刺加颈前筋膜扩张术治疗颈性眩晕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武警广东总队医院疼痛康复中心李胜利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8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三个组,单纯针刺组(A组)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在21~52岁,平均39.3岁。单纯颈前筋膜扩张术组(B组)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在23~55岁,平均37.6岁,针刺加颈前筋膜扩张术联合组(C组)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在20~53岁,平均39.7岁。

  1.2 诊断标准 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及1992年10月在青岛举行的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标准[3]:(1)阵发性头晕,或有猝倒;(2)头痛,呈间歇跳痛;(3)视觉障碍;(4)伴随症状,常见心慌、失眠、健忘、出汗异常等;(5)旋颈试验阳性;(6)颅内多普勒血流图(TCD)检查示椎-基底动脉痉挛或供血不足;(7)X线片显示颈椎退行性变,同时作CT和MRI等进一步诊断和排除;(8)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

  2 治疗方法

  2.1 单纯针刺(A组) 取穴:双侧风池穴。穴位常规消毒后,用30号1.5寸一次性毫针,针尖向鼻尖方向进针0.5~1寸,针感以放射至头顶为最佳,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2.2 单纯颈前筋膜扩张术(B组) 用药:5ml的2%利多卡因针剂1支,5mg的地塞米松针剂1支,100mg的维生素B1针剂1支,0.5mg的维生素B12针剂1支,5ml的注射用水4支,备用。操作:用20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针剂约2ml,地塞米松针剂5mg,维生素B1针剂100mg,维生素B12针剂0.5mg,然后再抽取注射用水,将注射器内液体稀释至20ml,备用。患者仰卧位,颈后垫一个薄枕头使头略后仰,头部略向健侧,先触知环状软骨所在并标记,常规皮肤消毒后,术者左手戴一只消毒手套,左手中指食指紧贴患侧环状软骨向下按压推挤皮肤,使颈部皮肤和颈椎椎体贴近并在整个穿刺过程一直保持这种深压状态。如此使气管及食道推向内侧,使颈总动脉推向外侧,并大大减少了穿刺针的穿刺距离。用普通7号针头直刺达椎体遇有骨性阻力时再将针头稍退出1~2mm,回抽无血、气及脑脊液时即可注入备用20ml混合药液。从第一次治疗开始算起,每7天治疗1次,连续4次。

  2.3 针刺加颈前筋膜扩张术联合治疗(C组) 针刺治疗取穴及操作同A组,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颈前筋膜扩张术用药及操作同B组,第一次针刺当天做一次颈前筋膜扩张术,以后每7天治疗1次,连续4次。

  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AS 6.12软件,等级资料进行Ridit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及1992年10月在青岛举行的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3],痊愈:3个疗程后眩晕及伴随症状及体征消失,TCD检查正常;有效:3个疗程后眩晕及伴随症状及体征改善,TCD检查示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升高5cm/s以上;无效:3个疗程后眩晕及伴随症状及体征无改善。TCD检查示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升高5cm/s。

  3.2 三组疗效比较 见表1。3个疗程后三组治疗效果以C组为最好。经Ridit分析,C组分别与A、B组比较,均为P<0.05,A组与B组比较,P>0.05。

  表1 三组疗效比较(n)

  组别

  n

  痊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A组

  60

  13

  42

  5

  88.0

  B组

  60★★

  13★★

  40★★

  7★★

  88.3

  C组

  60★

  22★

  37★

  1★

  98.3

  注:与A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5,与A组比较★★P>0.05。

   

  3.3 三组主要症状改善比较 见表2、表3及表4。通过比较,我们发现:3个疗程后三组主要症状改善以C组为最好,而三组对改善视觉障碍则无显著性差异。

  表2 A组与B组主要症状改善比较(n)

  症状

  A组

  B组

  疗后比较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χ2

  P值

  眩晕

  60

  27

  60

  29

  0.049

  >0.05

  头痛

  39

  24

  40

  26

  0.023

  >0.05

  视觉障碍

  20

  13

  18

  12

  0.002

  >0.05

   

  表3 A组与C组主要症状改善比较(n)

  症状

  A组

  C组

  疗后比较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χ2

  P值

  眩晕

  60

  27

  60

  9

  7.016

  <0.01

  头痛

  39

  24

  45

  10

  5.677

  <0.05

  视觉障碍

  20

  13

  17

  6

  1.017

  >0.05

   

  表4 B组与C组主要症状改善比较(n)

  症状

  B组

  C组

  疗后比较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χ2

  P值

  眩晕

  60

  29

  60

  9

  8.125

  <0.01

  头痛

  40

  26

  45

  10

  6.459

  <0.05

  视觉障碍

  18

  12

  17

  6

  1.124

  >0.05

    治疗期间,A组1名女性患者,24岁,在留针期间出现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及汗出的晕针现象,经平卧、低流量吸氧,约30min后症状缓解,事后询问该患者当日没有吃早餐。B组1名男性患者,45岁,在治疗后出现头晕、两眼视物略模糊,测血压为90/75mmHg(1mmHg≈0.133kPa),平卧、低流量吸氧,30min后测血压为100/90mmHg,头晕、视物模糊症状消失。C组1名男性患者,35岁,在治疗后出现轻度霍纳综合征,经平卧休息约1小时后体征消失。

  4 讨论

    颈性眩晕(CSA)的概念最先由Ryan和Cope于1955年描述[4]。CSA的发生多由于环椎关节紊乱、颈椎失稳、生理弯曲消失、颈椎间盘退变、颈椎椎体边缘增生和钩椎关节增生等因素压迫椎动脉和(或)刺激交感神经而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导致眩晕发作[4,5],单纯一侧椎动脉狭窄可由健侧椎动脉代偿缓解椎-基动脉供血不足,不致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6]。当颈椎某一节段病变(失稳或增生)时,邻近的椎动脉及椎动脉周围的神经丛必然受到压迫和刺激,引起颈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刺激椎-基底动脉及颈内动脉系统造成血管痉挛,引起供血不足[7]。因此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在CSA起重要作用。CSA的诊断要与耳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颅内肿瘤、内耳药物中毒、神经官能症、锁骨下动脉缺血综合征等疾病相鉴别[8]。颈前筋膜扩张术注射利多卡因及B族维生素到椎前筋膜,20ml的容量可使药物扩散到整个颈椎的横突部位,部分药液可经椎间孔扩散到硬膜外腔,分布在神经周围,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低浓度的利多卡因可阻滞交感神经节及交感神经纤维,降低椎动脉对交感神经的敏感性。传统中医学认为,眩晕多与虚有关,属本虚标实证,历代医家多从“痰”和“风”论治[9,10]。如阴虚多易导致肝风内动而引发眩晕。肝经与胆经相表里,风池为胆经腧穴,为治风的要穴,针刺可平肝熄风定眩。风池穴浅部有枕神经与枕动、静脉神经丛的分支或属支,深部为椎动脉和头半棘肌。针刺风池穴可以解除局部肌肉痉挛,调整颈椎的稳定性,还可以通过调节椎动、静脉神经丛,解除椎-基底动脉痉挛,从而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本文中西医结合治疗CSA,获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文清.按摩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5):28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学行业标准・中医病症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3] 孙 宇,李贵存.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4,19(2):156-158

  [4] 张金龙.颈性眩晕78例X线片征象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7,17(3):507-508

  [5] 张小峰.针刺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188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0):8-9

  [6]  韩伟,欧阳甲,宋沛松.椎动脉型颈椎病单侧椎动脉狭窄健侧代偿的临床观察.中国医师杂志,2006,8(11):1519-1520

  [7]  李敏才,李应续,陈耀光. 椎动脉横突段交感神经的应用解剖研究.颈腰痛杂志2005,26(5):332-333

  [8]  贾连顺.颈椎病的诊断学基础[J].脊椎外科杂志,2004,2(3):187-188

  [9] 陈述列.中药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50-51

  [10] 张贤,汤建华,张兴国,等.加味温胆汤治疗颈性眩晕40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738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什么是眩晕症 
眩晕症是机体空间定向和平衡功能失调所产生的一种运动性幻觉。临床上可分为前庭系统性眩晕(真性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头昏),病因较复杂。眩晕的种类(1)真性眩晕...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