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监控指标在早期治疗干预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5-06-06   来源:中华康网   

 

 

糖尿病引起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最终导致增殖性眼底改变,形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这已成为发达国家首位致盲眼病。近年国内人工晶体.角膜移植及玻璃体手术等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广泛应用,使眼底病所致失明的比例逐渐增加,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同时,全身胰岛素应用、降糖降脂降血压等内科治疗延长了糖尿病人群的平均寿命,进而使与糖尿病病程呈线形关系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率急剧增加.陕西省人民医院眼科石一宁

 

由于国人对糖尿病治疗、监控的不平稳,生活习惯,以及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对眼部,这一人活体唯一的、直观的神经末梢和微循环进行系统的监控,使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在

1、进入1期、2期这一时限内没有进行有效的全身治疗干预,

2、在3期、4期,即增殖前早期没有进行有效的眼部激光干预,

3、在进入5期时没有及时的激光和玻璃体手术干预,

4、以至于在6期时大量糖尿病人尚无进行任何眼部激光治疗,

甚至以不明原因的双目失明在眼科首诊。

 

国外通过病变不同时期治疗的对比研究证实,

1、早期治疗能较好的保留有用视力.双眼失明率较低;

2、作为增殖组织的支架的眼玻璃体的病理生理状态,则在形成增殖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有实验表明清除所有的支架玻璃体组织可以有效的阻止增殖病变的发展。

 

但目前无论临床上较早期的全视网膜光凝或中晚期的玻璃体切除联合球内光凝等治疗,都因为对眼睛的损伤较大、或眼组织已严重损害,而最终不能有效保留视功能。

 

所以,如何预防增殖的形成是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基础及临床研究面临的关键课题。具体方法是:

提出不同方法治疗早中晚期的疗效及对自然病程的影响,从而有效保留视功能,同时,为糖尿病的全身病情监控提供依据。

 

1、在进入1期、2期这一时限内进行有效的全身治疗干预,

2、在3期、4期,即增殖前早期进行有效的眼部激光干预,

3、在进入5期-6期时及时的激光和玻璃体手术干预。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视网膜病定义 
视网膜是由大脑向外延伸的视觉神经末梢组织,其结构复杂、精细、脆弱而代谢旺盛。其血管属于终末血管系统,任何病理性的破坏和血管梗阻等引起的组织缺氧,均能导致组织坏死...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