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康复

    发布时间:2015-08-06   来源:中华康网   

  当前医学科学已从单纯的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在精神疾病,神经症心身疾病过程中都不容忽视心理社会因素(环境,应急事件,性格特征等)在病因中的作用。所指这些疾病,患者均可产生种种不良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的形式和程度,对疾病的病程和预后有一定的影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沈阿珍

  心理康复又称精神康复,也可理解为,尽量用有限的条件和措施使精神活动及心理行为得到最大限度的调整和恢复,所以对精神疾病的康复不仅是应用药物或其它临床治疗措施来控制精神病性症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患者消除心理负担及不良情绪,并训练患者能适应周围的环境,恢复社会功能,以达到医疗康复的目的。

      神经症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1)对健康的忧虑,神经症患者往往有多种躯体或精神上的不舒服感觉,自感身受折磨,并有痛苦的情感体验,但缺乏可以解释的客观病理改变。这类患者往往到处求医,并希望有即刻见效的药物。就医过程重复叙述种种不适的感觉,易胡思乱想,过多担心自己,等等。

  (2) 对前途的忧虑,这类患者往往由于种种主观体验,从而对学习及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难以胜任原有的学习与工作,为此出现焦虑,自卑抑郁甚至轻身的念头,对前途感到渺茫。

  (3)对家庭婚姻的忧虑,不良的家庭气氛,会增加神经症的发生。感情,经济,家务,子女教育,分居等情况均可成为疾病的诱发因素。

  对神经症患者的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在治疗过程中应详细了解情况后,进行科学的,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和咨询。

      精神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1)出院问题,由于病态思维所导致的行为,往往不能被家庭和社会所接受。因此长期住院不能回归社会,

  (2)社会偏见问题,由于患病出现工作,升学,婚姻,晋升等压力,从而出现精神病后抑郁。

  (3)经济问题,精神病人的康复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条件。而事实上精神病患者存在的经济问题频为严重。对于这样的问题应争取社会支持,包括单位,居委,家属等多方面的帮助,关心精神病人的境遇,在心理上给予安抚,物质上和经济上给予支持。

       神经症和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治疗应贯穿于病情的长期阶段,也是促进病情康复的手段。医生在帮助患者治疗中应明确治疗目标,帮助患者从分散的目标中选定主要目标,并根据治疗情况作必要调整,以达巩固疗效的同时预防复发,直至完成治疗。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心理障碍的常识 
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过程、异常人格特征的异常行为方式,是一个人表现为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的后...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