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自杀 关注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15-11-05   来源:中华康网   
引言:不论是追星自杀还是因罚站自杀,归根结底我们不是要宣传这个自杀现象,而是要引导许多人走出自杀的误区,让更多的人了解导致一个人采取自杀行为的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从而来指引人们用更加健康的行为去体验生活的快乐。

      事件回放:

      1)17岁偏瘫少年,省下救助费去看偶像演唱会,当偶像说两年内不在内地开演唱会的消息时,该少年感觉“绝望”吞服30粒安眠药自杀,因抢救及时现病情稳定已被送回老家。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赵丞智

      2)一个家长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懂事”、“自信”并且“成绩优秀”因老师提问答不出罚站,选择自杀。

    针对最近频发的青少年自杀事件,记者对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精神科副主任医师赵丞智医生进行了电话采访。

      多方因素导致自杀

      赵丞智 医师说,自杀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学现象,导致一个人自杀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生物学因素等。同时,我们在考虑一个人的自杀原因时也不能只看表面因素而要从整体把握。

        绝大部分自杀者在其自杀时都有其心理学背景,比如,心理比较脆弱,具有不健全的人格以及社会应变能力差等。经研究发现,大约63%的自杀者患有精神疾病,其中约40%为抑郁症患者。在自杀人群中有很大比例具有人格问题或人格障碍,其中边缘性人格障碍、冲动性人格障碍、攻击性人格障碍居多。另外,一部份人同时有药物依赖、酒精依赖或毒品成瘾等问题,其中酒精依赖和药物滥用是比较突出的方面。

      社会上的因素多为重大应激事件,如下岗、失业、婚姻不和谐、失去亲人、情感关系破裂、丧失等都有可能影响到自杀者的心理。现代人需要面对的社会关系很多,亲友关系、夫妻关系、同事关系都需要去调节。如果一个人的社会支持不足,或很少拥有人际支持甚至没有人际支持,当出现比较大的突发性生活事件时,心理难以承受,就有可能选择自杀。

        生物学上的因素目前尚不清楚,但有一部分自杀者多患有生物倾向的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等。因此,当所有的这些自杀危险因素都聚集在一个人身上,特别是在当事人无能力应对的重大生活事件也同时发生时,如果当事人身边存在很容易得到的自杀工具(武器、农药、医疗药、绳索等等)的时候,自杀就可能发生了。

正确引导青少年:四“培养”+ 两“不能”

          对于青少年,最主要的是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在青少年时期,由于家庭内部人际关系紊乱,使得心理发育没有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孩子应对能力低下,导致抑郁症的发病率升高,而此时老师、学校以及家庭未加以重视,同时由于教育方式的不恰当,造成孩子的社会压力增大,一旦受到挫折就会产生自杀的想法。此外,当家中有人自杀或媒体上对明星自杀的大力宣传,这些都会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一定影响,在他们应对无力时可能就会效仿。当出现这些问题时,学校、社会、家庭方面应正确面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时加以引导和帮助。其中最重要的是父母应加强自身的心理品质修养,给孩子创建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对孩子及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在学校,老师的心理健康和态度很重要,当老师与孩子之间有正常的人际互动时,就会帮助孩子正确应对挫折,帮助孩子度过心理难关;社会方面,提倡政府和社会对人们心理卫生健康给与更大的重视,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比高学历高收入更为重要。

        在如何积极面对消极心态时,赵丞智医师说了四个“培养”和两个“不能”,即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培养适应性的应对能力,培养宽容的接纳态度,培养平静的心态;不能对一切充满敌意,不能总是有不满意的情绪。

          一个健康的人格,要有很好的应对能力和适应性的人际关系,不要酒精滥用也不要吸食毒品,使得我们有能力去面对生活中一定会遇到的各种应激事件。赵丞智医师告诫我们,在遇到生活应激状态出现情绪不良时,应当注意检查是否患有抑郁症,并及时请求帮助。最好求助精神卫生工作者及心理工作者,帮助自己走出困境。

          在一个人心理承受能力低下时,应当正确引导及时寻求他人的帮助,预防自杀。人们不要歧视那些寻求帮助的人,特别是不要歧视那些在面临心理困惑时寻求精神卫生专业帮助的人。其实那些具有寻求帮助能力的人要比那些没有寻求帮助能力的人心理健康的多。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应对的问题越来越多,需要应对的能力也越来越高,只有依靠社会力量来渡过难关,才能更好地去应对危机时刻。

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24小时全国免费心理援助热线电话800―8101117,特别针对那些想寻求心理援助但又不愿面对心理工作者的人。

相关链接:关注老年人的自杀

      来自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每年全国约有28.7万人自杀成功,还有约200多万人自杀未遂。自杀人群分布中,15―35岁为自杀高峰阶段。自杀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老年人的自杀是另一个年龄高峰阶段,老年人的自杀率很高,并且成功率也很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递增趋势,也就是说越老自杀率越高。因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应对能力逐渐变得低下,社会支持系统下降,孤独感增强,缺乏沟通机会,躯体疾病的增多,老年抑郁症的高发病率,再加上社会对老年人的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因素都是导致老年人自杀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危险因素。而且老年一旦选择自杀,他们决心坚定、采用的手段比较极端,自杀死亡率极高。这些都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心理障碍的常识 
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过程、异常人格特征的异常行为方式,是一个人表现为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的后...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