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综合征

    发布时间:2015-11-15   来源:中华康网   

   

  什么叫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在过去又称为更年期,是指开始出现因卵巢功能下降而导致的症状直至绝经后一年内的阶段。而从开始出现绝经趋势到最后一次月经叫做绝经过渡期。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征候群。北京中医医院妇科朱梅

  正常的绝经年龄应该是多少?

  在我国妇女的绝经年龄多发生于45~55岁之间,平均49岁,发达国家50至52岁,非洲47岁。在40岁以前绝经则为早绝经或卵巢早衰。妇女绝经年龄受遗传、营养、体重、嗜好、生育、疾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的妇女在绝经过渡期这些症状已开始出现,并持续到绝经后的2~3年,少数人可持续到绝经后的5~10年。90%的妇女都会有轻重不等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表现,有的需要治疗,有的则可以自我调理。

  手术切除子宫或卵巢会导致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吗?

  若妇女在绝经前切除双侧卵巢,那么,在手术后2周就可能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表现,术后2个月达高峰,持续约2年左右。若因子宫肌瘤切除子宫而保留了卵巢,那么,由于卵巢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围绝经期综合征可能会提前一些时间出现。

  围绝经期综合征有哪些主要表现呢?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表现多种多样,这是因为女性激素在全身有300多个“靶点”,因此,它是一种疾病在全身不同系统的综合表现。当然,妇女在绝经前后,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应该先到妇科门诊做一个检查,排除了妇科疾患的可能性后,再进一步诊治,以免误诊误治。

  常见症状:月经紊乱、潮热出汗、焦虑抑郁、烦躁易怒、头晕头沉、胸闷心慌、阴道干涩、尿频急或排尿不畅、记忆力下降、皮肤干裂或瘙痒、体形发胖、腰腿疼痛、易发生骨折等等。

  1.   月经改变

  月经改变往往是进入围绝经期的第一个临床表现。如月经周期不规则,经前(后)阴道流血淋漓不净,或长时间闭经后出现阴道流血,且量多如注,持续时间长,或月经周期逐渐延长,经期缩短,经量减少。亦有少数妇女在40岁以后突然闭经,直接进入绝经后期。围绝经期月经变化绝大多数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而不是由于肿瘤所致。但若在绝经后出血、性交后出血则可能存在病变,因此要高度重视。判断是否为器质性病变(如宫颈炎、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的最好办法是立即到医院做检查,不要等血干净,若做诊断性刮宫,刮出物送病理检查。

  2.   阵发性潮热

  阵发性潮热是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的特征性症状。常发生于绝经期前1~2年,但主要发生于绝经后,一般持续1~2年后自然消失,也有部分妇女持续5年以上。表现为头颈和胸部皮肤突然发红,伴有全身的烘热感,症状消失时约有半数妇女汗水淋漓,继之畏寒发抖。也有的妇女怕冷,并无潮热。潮热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发作频率也不等,以夜间或黄昏较多,也有表现晨起烘热出汗。严重者导致睡眠障碍,而长期睡眠缺乏,会令人疲倦和劳累。此外,潮热在精神紧张,受外界刺激如压力大、室温高、活动过多、衣被过暖时也会发作。

  3.   精神神经症状

  主要的精神症状是忧郁、焦虑、多疑等,且为首次发病,多伴有性功能衰退。多数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兴奋型,如情绪烦躁、易激动、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多言多语、大声哭闹等神经质样症状;另一种为抑郁型,如烦躁焦虑、内心不安、恐惧害怕、记忆力减退、缺乏自信、行动迟缓,严重者对外界事物冷淡,对生活、工作不感兴趣,甚至发展成严重的抑郁症。

  4.   心血管症状

  有15.2%的妇女会出现轻度高血压。其特点为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不高,阵发性发作,血压较易波动,有时正常,有时又不正常。有28.9%妇女出现假性心绞痛,表现为心前区闷痛不适、心悸、气急、心电图可有ST段下降。

  5.   尿生殖道改变

  泌尿生殖道改变表现为阴道干涩、灼热感、外阴瘙痒、性交痛;尿频、尿急的膀胱过度活动症(尿频:日间≥8次/日,夜间≥2次/日,每次尿量<200ml),以及伴有尿痛的反复尿路感染;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伴尿潴留、排便困难。

  6.   皮肤毛发改变

  皮肤毛发改变表现为皮肤干燥或发生皲裂,皮肤变薄,失去弹性,出现皱纹。由于内分泌失调导致皮肤营养障碍,易发生皮炎、多汗、浮肿、脱发,无明显皮损而感到皮肤瘙痒。

  7.   骨质疏松

  骨骼上有雌激素受体,雌激素有促进肠钙吸收,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功能。雌激素水平的下降,是造成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常表现为腰背痛、骨关节痛、身高缩短,有的还出现驼背、牙齿脱落,严重者在无明显外力下会出现骨折。

  8.   肥胖或体形改变

  在围绝经期开始肥胖者占15%,脂肪出现不对称的堆积,主要在下腹和臀部。而肥胖者患糖尿病是非肥胖者的4倍,其中半数又同时伴有高血压。肥胖是万病之源,它还会增加心脏负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胆囊炎、子宫癌等。

  以上症状不一定会在每一位妇女身上发生,即使发生,其症状的表现和轻重程度也各不相同。除了10%~15%的妇女症状较为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及工作需要治疗外,绝大多数妇女通过自我调节、增加有关绝经期的知识以及适宜的保健服务都可以顺利地度过这个时期。

  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有什么?

  主要是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可以是配合孕激素周期性使用,也可以是连续应用,需要专业医生根据患者年龄和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激素药物。目前医学研究,围绝经期激素替代疗法存在潜力治疗窗口期,意思是说在60岁之前,甚至于45岁左右的绝经过度早期开始激素治疗,患者的获益要远远大于弊端。而在60、70岁以后开始应用激素治疗的,对骨质疏松的改善不明显,但冠心病的发生率上升,因此,随着年龄的增大,激素替代疗法的利弊关系发生了扭转。发达国家围绝经期女性使用激素替代比例能达到40%,而在我国只有2%,中国女性普遍抵触激素替代的方法,转而向中医寻求帮助。

  从中医角度如何理解围绝经综合征的出现?

  中医把围绝经期综合征称为经断前后诸症。围绝经期是人体衰老的一个转折点。中医认为女性在35岁之后,阴阳开始逐渐衰减,从42岁起,这种下降呈加速状态,与现代医学研究40岁之后的“折棍现象”非常吻合,因而很容易发生阴阳之间关系的“震动”,导致平衡失调,从而出现各种不适症状。但一旦顺利度过了这个多事之秋,人生的道路依然会恢复平稳与协调,绝经后的女性同样可以健康快乐地生活。。

  中医认为该如何顺利度过围绝经期?

  中医强调防患于未然,规律的生活节奏,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结构,以及健康平和的心态对于任何年龄段、任何疾病状态下的人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尤其需要注意。

  1.   规律的生活节奏

  人体的阴阳是通过天地的昼夜变换来达到此消彼长,互跟互用的。按时作息,不熬夜,不晚睡,保证良好、充足的睡眠能够长养人体,维持阴阳平衡。规律的起居、饮食,甚至规律的二便都可以起到协调内外、上下的平衡作用。

  2.   良好的生活方式

  营养不良,体重过低,素食者都可能造成阳衰阴亏的加剧;经常吸烟、过度饮酒、咖啡以及嗜食辛辣会导致内热伤阴,出现绝经期提前甚至卵巢早衰;日日喝碳酸饮料、缺乏运动锻炼,容易阻碍脾胃消化,引起体内垃圾堆积,气血不畅,阴阳失衡。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明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对女性卵巢功能存在明显影响。如果能杜绝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保障阴阳的平衡协调。

  3.   合理的饮食结构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脾为后天,先天的肾比后天的脾提前衰退。50、60岁的人还能吃能喝,但已经丧失了生育能力。所以40岁之后适当进食一些补肾的食物是非常必要的,关键的问题是把握进补的量和频率。中医讲究个体差异,就是因为不同的人身体素质不一样,不同的脾胃功能,每天不同的活动量,不同的情绪变化都可能影响进补食物的吸收和转化利用。这需要个人良好的自我评估和调整,进补也要达到平衡,才能使本来动荡的身体机能达到协调的状态,否则就是帮倒忙了,所以我始终强调养生是一种学习和修行。

  4.   健康平和的心态

  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忧思则气结,悲则气消,喜则气缓,情绪的极致表现对人体内部的影响巨大,伤害五脏,损及阴阳,都是围绝经期女性的大忌。如何修炼身心、平和心态,达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境界就可以顺利度过围绝经期。

  附:常用的补肾食品

  肾主水,色为黑,所以补肾的食品黑色为多。如黑米、黑豆、黑木耳、黑芝麻、黑枣。

  脾肾有先后天的关系,健运后天脾土也可以达到补先天肾的作用,如山药、莲子、豆角、板栗等。

  还有就是同气相求的作用,俗称“吃什么补什么”,可以用猪骨髓、猪肾、海参、冬虫夏草等等都可以达到补肾的作用。

  补肾贵在少而精,持之以恒,不要急于求成,量大反而适得其反,使阴阳失去平衡,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如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围绝经综合征的出现是因为机体出现了阴阳的失衡造成的,所以治疗就是针对这种不平衡,协调阴阳,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轻者可以通过自身的调整顺利度过,症状明显的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推迟女性绝经年龄的方法 
每一位女性都要经过衰老的过程,我们的卵巢如果出现了衰老那么就会出现绝经的现象,这是正常的。绝经的年龄主要由遗传以及日常的生活饮食习惯和种族有关,但是女性朋友们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