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原则
诊断骨质疏松以骨密度减少为基本依据, 在鉴别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同时, 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 可参考病史、生化和骨折进行综合考虑。
二、基本手段
1.判断骨密度减少尽可能以骨矿含量和脊椎X 线片相结合, 本标准目前主要以DXA (双能X线吸收法)为手段制定, 不排除多种方法的应用。
2.尚无骨密度仪的单位, 可以用X 线片初步诊断骨质疏松, 一般常用脊椎, 也可以用股骨颈、跟骨、管状骨X 线片。
三、用骨矿含量诊断及分级标准(主要用于女性成人、男性参照执行)。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 结合我国国情, 以种族、性别、地区的峰值骨量(均值为M )为依据:
> M - 1SD正常
M - 1SD~2SD骨量减少
M - 2SD骨质疏松症(根据诊治的要求分为轻、中二级)M - 2SD 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 为严重骨质疏松症21参考日本1996年改动版的标准, 自己尚未作峰值骨密度调查, 亦或自己作了一些调查, 但SD不便应用时, 可用骨量丢失百分率(% )诊断法。
> M - 12%正常
M - 13%~ 24%骨量减少
M - 25%骨质疏松症(根据诊治的要求分为轻、中二级)M - 25% 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 为严重骨质疏松症
四、X片诊断要求。
1.照片质量: 除跟骨仅照侧位片外, 其他部位骨结构应照正位片。照片的清晰度、对比度、细致度较高, 软组织、骨组织层次结构清楚。
2.脊椎骨密度估计, 建议用下列方法: I度 纵向骨小梁明显; II度 纵向骨小梁变稀疏; III度纵向骨小梁不明显; 同等发生压缩骨折者, 应测量楔型指数。楔型指数= (椎体前高- 后高)/后高。
3.股骨颈可以用Singh 指数法。在 III度以下定为骨质疏松。
4.跟骨Jham ar ia 分度法, 在 III度定为可疑, 在 III度以下定为骨质疏松。
5.管状骨皮质指数法, 常用在四肢长骨、第二掌骨及锁骨等部位, 皮质指数= 中点皮质厚度/该点骨横径; 指数< 0.4为可疑, < 0.35诊断为骨质疏松。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