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发布时间:2016-04-09   来源:中华康网   

  骨质疏松症诊断的标准是怎么样的?

  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骨量低和骨的微细布局有损坏,引起骨的脆性添加和容易发生骨折。其确诊规范主张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引荐的确诊规范。

  基于DXA测定:

  1、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个标准差属正常.

  2、降低1~2.5个标准差之间为骨量低下(骨量减少).

  3、降低程度等于和大于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

  4、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时为严重骨质疏松.

  5、通常用T-Score(T值)表示,即T值≥-1.0为正常,-2.5值<-1.0为骨量减少,T值≤-2.5为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几点标准,专家解释说关于DXA骨密度测定值受骨组织退变、损伤、软组织异位钙化和成分变化以及体位差异等影响会产生一定偏差,也受仪器的精确度及操作的规范程度影响。因此在具体的治疗中要接受专家的诊治。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骨质疏松有什么危害 
骨质疏松症是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代谢骨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是目前世界上绝经后妇女、中老年人中发病率、死亡率及保健费用消耗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