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尿崩症诊断与鉴别

    发布时间:2015-10-23   来源:中华康网   

       尿崩症或许对于人们来说不是很容易理解的疾病,尿崩症如果不及时的治疗会引发肾病,那样就严重了,那么我们如何对尿崩症进行诊断与鉴别呢?

  临床上根据可靠的病史和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的证实,基本的筛选项目包括测定血电解质、血糖、尿比重、血清和尿渗透压如,尿比重<1.005,尿渗透压<200mOsm/L,血浆渗透压>287mOsm/L可做出诊断。尿崩症确立后,必须将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溶质性利尿、精神性多饮和其它原因引起的多尿相鉴别。

  中枢性尿崩症诊断一旦成立。应进一步明确部分性还是完全性, 努力寻找病因学依据,可测定视力、视野,脑部包括下丘脑-垂体部位CT和MRI检查。如果确实没有脑部和下丘脑-垂体部位器质性病变的依据,才可以考虑原发性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 对这部分病人应进行长期随。

  对儿童患者,要积极寻找原因,密切随访,注意除外颅脑肿瘤。对于占位性病变要评价垂体前叶和后叶功能。

  肾性尿崩症典型表现为:多饮、多尿。患者为幼儿:可表现为呕吐、窒息、恶心、进食差、便秘或腹泻、生长障碍、不明原因发热、萎靡,甚至无脱水的临床症状,血ADH高而尿比重低,且对外源性ADH反应差,多在出生1年内确诊。低盐饮食和噻嗪类利尿剂可使尿量减少50%。获得性较先天性者多,严重程度较低。原因包括:锂剂治疗、低血钾、血管性、肉芽肿、囊性肾病、感染、尿路梗阻等。

  先天性肾性尿崩症的遗传学证据有:X-连锁:AVPR2基因(Xq28),占90% AQP2基因(2q13),占 10%。

  部分性肾性尿崩症在儿童期较晚时诊断,无生长发育延迟,对ADH的反应较正常人差。

  原发性多饮或精神性烦渴有时很难与尿崩症相鉴别,有时可能两种形式都存在。长期水摄入过多导致低渗性多尿,易与尿崩症相混淆。但这些病人多饮多尿常是不稳定的,且常无夜间多尿。结合血尿渗透压及禁水试验可做出诊断。

  以上对自闭症尿崩症的症状诊断与鉴别,相信大家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提醒患者一定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与治疗,因为只有正规的医院才会更加的安全。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尿崩症的介绍 
定义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即精氨酸加压素,简称AVP)缺乏、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以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本病是由于下...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