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具体怎么治

    发布时间:2016-04-20   来源:中华康网   

  扁平足是一种足部畸形的骨科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影响很大,对于疾病的发生一定要尽早治疗,下面给大家说说具体怎么治。

  治疗扁平足主要是通过非手术的方法,包括功能锻炼、穿矫形鞋、使用矫形鞋垫等,只有少数患者,而且多为后天性扁平足患者,必须通过非手术治疗不能改善病情,才考虑用手术的方法治疗。

  手术目的是消除临床症状、矫正足弓畸形,目前通过手术治疗的主要是八岁以上,而且走路时有明显疼痛的患者。对于应选择哪一种手术方法治疗后天性扁平 足还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最好是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扁平足畸形,灵活机动地组合各种手术方式,以达到最佳的矫形效果。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趾长屈肌腱转移术

  扁平足畸形伴有胫后肌腱功能障碍的患者,因为胫后肌腱常存在无法修补的裂缝、腱鞘瘢痕,即使直接修复了肌腱,功能仍然不好,这种情况可以将其他部位的肌腱转移过来以替代功能障碍且无法修复的胫后肌腱。

  常用来转移的是趾长屈肌腱,手术时将趾长屈肌腱在合适的地方剪断,然后将一端缝在另外一条名为拇长屈肌腱的肌腱上,再在舟骨结节上钻一个垂直的小 孔,另一端就从足底穿过这个小孔并缝到趾长屈肌腱自身上或缝到舟骨结节四周的软组织上。注意固定时趾长屈肌腱必需保持足够的张力,否则效果就不好。

  2、 跟骨内侧移位截骨术

  跟骨内侧移位截骨术是将外翻的脚后跟在跟骨后部截骨并移至小腿负重轴下面融合固定。手术时在脚后跟的外下方、跟骨结节的外侧,以垂直于脚底面四十五度的方向将跟骨结节部截下,然后用两枚螺纹钉将截下的跟骨结节,在垂直于截骨平面稍偏向外侧的方向固定到跟骨上。注意螺纹钉的钉头不能穿透跟骨的前后关节面及距下关节。

  手术后的处理和趾长屈肌腱转移术相同,但必需在x光片证实跟骨干截骨处已经愈合后,才能开始进行脚部负重锻炼。

  3、外侧柱延长术

  外侧柱延长术也是一种跟骨截骨术,手术时将部分跟骨表面的关节软骨截掉,然后再在髂骨上取10~15毫米的骨头并将其固定在外侧柱而使得外侧柱延长。术后处理与跟骨内侧截骨术相同。

  外侧柱延长术可以改善脚前部和脚后跟向外撇的畸形改变,同时可以恢复内侧足弓的高度,保护脚底韧带在负重时免受损伤。

  4、关节融合术

  尽管用跟骨内侧移位截骨术加上外侧柱延长术、选择性软组织重建术治疗扁平足畸形的短期效果很好,但长期效果还是不够令人满意。关节融合术仍是治疗扁平足畸形的主要术式,尤其是肥胖患者效果比较好。手术后27个月时,x光片显示扁平足畸形矫正的效果很好,疼痛等症状也消失了。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扁平足症状介绍 
扁平足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足踝外科疾病,患上这种疾病不仅仅是从外观看起来不好看,也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一点的影响,也许好些人还不清楚扁平足具体的症状是哪些,下面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