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神经衰弱鉴别诊断的规范化方法,提高准确性,采用必备组合症状、病因、内在关系、严重程度、病程、排除症状和非器质性病变基础共七方面做为神经衰弱鉴别诊断模式的要素,用神经症二重辨证施治进行临床验证,神经衰弱与伴发神经衰弱症状的其他疾病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
其中必备组合症状、病因和内在关系,是鉴别诊断的核心;排除症状、非器质性病变基础,也很重要,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是否成为鉴别诊断的依据,要视情况而定;严重程度和病程有一定的意义,神经衰弱的鉴别诊断模式具备了更加缜密规范准确的优点。
对于神经衰弱而言,共同核心症状+神经衰弱症状,不可或缺,否则就不能诊断为神经衰弱。缺少第一部分症状作为核心基础的患者,就不能称为神经衰弱;其神经衰弱症状只可称为某某疾病伴发的神经衰弱样综合症,可存在于许多疾病中如:脑震荡后综合征、脑动脉硬化、甲状腺机能亢进、更年期综合征、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躯体化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至于缺少第二部分症状的患者,既然没有神经衰弱样综合征,自然就不能诊断为神经衰弱的。以持久邪念为标志,且持久邪念在神经衰弱症状之前已渐形成,而后并存至当前。持久邪念以思虑过度或伴关注过度为核心,交织着思维、情感、注意、记忆、意志和性格六种因素
对于病情复杂的患者而言,从表面看似乎已经具备神经衰弱第一部分症状和第二部分症状,但如果思虑过度或伴关注过度不能形成病因持久邪念,那么就也不能诊断为神经衰弱,而应该下其他诊断。
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当继发一定的思虑过度或伴关注过度时就会出现类似于神经衰弱的组合症状:神经衰弱症状+思虑过度或伴关注过度。这时如果单从症状组合的外观形式是看不出此两种疾病差别的,但从神经衰弱的病因上判断则一目了然。在神经衰弱中,思虑过度或伴关注过度先形成病因持久邪念,然后才引发神经衰弱症状;在更年期综合征中,一定的思虑过度或伴关注过度却是随着神经衰弱症状而出现或消亡,不具病因性质。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