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
今天是12月22日,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时间便逐渐长起来。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这一天以后到立春的45天,阳气渐生,阴气渐降。
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脱角;由于阳气初生,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我国传统有从冬至开始“数九”的习俗,即从冬至日算起,每九日为一段落,代表寒冷程度的加深。冬至这一日为“一九”的头一天,直至“九九”数尽(共八十一日),寒冷算告结束。这个寒冷季节叫做“数九”、“九九”,也称为“数九寒天”。其中“三九”时最为寒冷。
节气养生
《二十四节气冬至养生歌》
冬至夜长晨接阳,防寒保暖添衣裳;
脚暖曝背勤搓手,节欲护肤畅血流;
户外锻炼太极扬,忌辣燥热坚果尝。
中医认为冬至是天地阴阳气交的枢机。阴盛阳衰,阴极生阳,一阳萌动,所以是人体阴阳气交的关键时刻。
冬月阴气在外,阳气在内,人们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凡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将精气内蕴于肾,化生气血津液,促进脏腑生理功能的代谢发挥;宜早睡晚起,以免让皮肤开泄出汗耗阳,使人体与“冬藏”之气相适应,才能安然度过。
如果违背了冬季闭藏养生的方法,肾会受伤,到了春天,人体焕发生机的能量就会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