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脑溢血、脑中风)-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介...

    发布时间:2015-10-13   来源:中华康网   

        
      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
  中老年人是脑出血发生的主要人群,以40―70岁为最主要的发病年龄,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硬化有关。血管的病变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通常所说的脑溢血是指自发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表现为失语、偏瘫,重者意识不清,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头痛、呕吐。 西电集团医院神经外科张瑞
  脑溢血发病主要原因是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绝大多数患者发病当时血压明显升高,导致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
  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绝大多数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

         脑出血的先兆表现

  相比较而言,脑出血一般起病较急,发病时间只有数分钟或数小时,但脑出血还是有其逐步发展演变的过程。在起病初期会或多或少表现出一些异常情况,即出现一些有预兆的前驱表现。在发生脑出血的患者中,50%有先兆症状。先兆症状出现后的第一年内发生脑出血的危险性很大,尤其在两个月内最为危险。一旦出现这些先兆表现,就预示着脑出血即将发生,或已是脑出血的前驱阶段。这时如能仔细观察,就能及时发现异常,并到医院争分夺秒地进行治疗,从而控制疾病发展,避免严重后果。
  常见的脑出血的先兆症状有:   
       ①突然感到一侧身体麻木、无力、活动不便,手持物掉落,嘴歪、流涎,走路不稳。
  ②与人交谈时突然讲不出话来,或吐字含糊不清,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③暂性视物模糊,以后可自行恢复正常,或出现失明。
  ④突然感到头晕,周围景物出现旋转,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在地。这些表现可以短暂地出现一次,也可以反复出现或逐渐加重。
  当上述先兆症状出现时,患者在思想上既要高度重视,又不能过度紧张以致惊慌失措。情绪要镇静,避免因血压波动而加重病情。应尽快将患者送到医院就诊,并详细告诉医生已出现的预兆表现,以便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脑出血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多数有高血压病史,中老年人多见,寒冷季节发病较多.大多在活动状态时起病,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多有意识障碍,发病时血压较高,神经系统局灶症候与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有关.
  二、体检发现:
  1.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早期多血压显著升高,重症者脉洪缓慢,呼吸深缓,常伴中枢性高热,病情恶化时呈现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瞳孔形状不规则、双侧缩小或散大、双侧大小不等,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脑膜刺激征阳性,眼底可见视网膜动脉硬化和视网膜出血,偶有视乳头水肿,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心律不齐、肺水肿等。
  2.局限性定位体征:   
       ①壳核型出血主要有三偏征(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双眼同向凝视,左侧半球可有失语;
  ②丘脑型可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双眼垂直性注视麻痹和会聚不能,瞳孔缩小;   
       ③脑叶型意识障碍轻,抽搐发作和脑膜刺激征多较明显,局灶体征因受损脑叶不同而异;
  ④桥脑型昏迷深瞳孔小高热呈去大脑性强直或四肢瘫(重型者)轻型者有交叉性麻痹和感觉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眼外肌麻痹同向凝视麻痹核间性眼肌麻痹);
  ⑤小脑型为眩晕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轻型)重型者昏迷四肢松软等;   
       ⑥脑室型者针尖样瞳孔昏迷深高热和去脑性强直.
    

     治疗方法
  一、治疗原则,降低颅内压和控制脑水肿以防止脑疝形成,降低增高了的血压以防止进一步出血。
  二、常规治疗
   (一)一般处理;
    ①保持安静、绝对卧床,应在当地进行抢救,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搬动,以免加重出血;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吸除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
  三、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四、控制高血压,降低增高了的血压是防止进一步出血的重要措施,但不宜将血压降得过低,以防供血不足。

  一般以维持在20.0 ̄21.3/12.0 ̄13.3kpa(150 ̄160/90 ̄100mmhg)为宜;
  五、止血药和凝血药对脑出血并无效果,但如合并消化道出血或有凝血障碍时,仍可使用;
  六、预防及治疗并发症,重症病人应特别加强基础护理,定时轻轻更换体位,注意皮肤的干燥清洁,预防褥疮

  和肺部感染,瘫痪肢应注意保持于功能位置,按摩及被动运动,以防关节挛缩;
 
  (二)手术治疗 :
     脑出血除药物治疗外,部分病例可考虑手术治疗。
     关于手术治疗的指征,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
     总的来说,如以出血量来选择治疗原则为:壳核出血大于30ml、丘脑出血大于14ml、小脑半球出血大于15ml、小脑蚓部出血大于6ml,应行手术治疗;
     如以CT的出血范围来选择治疗原则为:壳核出血发展到内囊后肢破入或不破入脑室,壳核出血发展到内囊的前后肢,丘脑出血量大于15ml,累及丘脑或丘脑下部,破入或不破入脑室均应考虑手术治疗;如按意识障碍的程度及临床症状的轻重来选择:病人处于昏睡、浅昏迷但无脑疝或脑疝早期、意识状态呈进行性加重,内科治疗无好转,应考虑手术。病人处于深昏迷、濒死状态、呼吸骤停、双侧瞳孔散大,有这种情况之一者应暂缓手术。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法应根据病人的出血量、出血部位、手术距离出血的时间、病人的年龄和全身情况以及手术者的经验来决定,个体化的原则同样适用于脑出血,对每个病人都要具体分析,全面考虑,做出决策。常用清除血肿的手术方法有以下几种:
    (1)神经内窥镜治疗技术:是在颅骨上钻一个小孔,送入颅内窥镜,直达血肿部位。在电子监视设备的引导下,利用导管上的通道,一边在出血点直接给药止血,一边清理吸出残留的凝血块。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避免了开颅手术对脑组织大量暴露、切开、牵拉等可能带来的后遗症,有助于病人的迅速康复。
    (2)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置管引流术:在对脑出血部位准确定位后,只在病人的颅骨上开一个.5cm×2.5cm小孔或直接微创定向锥颅建立进入颅内血肿靶点通道,并由此在出血部位置入一根软的硅胶管吸引血肿,术后反复注入纤溶药物,将血凝块溶解,由置入的硅胶管流出。比保守治疗脑内血肿时间明显缩短,有助病人康复。
    (3)开颅血肿清除术:是传统术式,但对血肿很大或已出现脑疝的危重病人,开颅在直视下彻底清除血肿、止血,并行减压术仍是最佳手术方法,近年来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可使手术更为安全精细。
    (4)立体定向抽吸术:近年来,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导管精确置入血肿腔内,用血肿碎化器将血肿打碎后冲洗吸出,残余血肿经留置在血肿腔内的导管注入溶栓药物,将血块溶解后排出,引流管可在3天左右拔除。
    (三)中医药、针灸、按摩疗法配合治疗,对治疗和康复有一定效果。
   
      脑出血并发症 
  1.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脑出血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脑出血后3~5天内,昏迷患者常合并肺部感染。 
      2.上消化道出血是脑血管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即应激性溃疡。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以混合型和内囊内侧型出血居多,分别占49%和36%。发生机制为下视丘和脑干病变所致,现在认为与视丘下前部、后部、灰白结节及延髓内迷走神经核有关。自主神经中枢在视丘下部,但其高级中枢在额叶眶面、海马回及边缘系统,消化道出血的机制与上述部位原发或继发的病灶有关。 
     3.褥疮主要是躯体长期不变动体位,而致局部皮肤及组织受到压迫时间过长而发生缺血、坏死的一系列表现。脑血管病患者,由于高龄患者较多,肢体瘫痪,长期卧床,活动不便,容易对于骨隆起等部位压迫,使局部组织缺血及缺氧。  
    4.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肺部感染,再出血,消化道应激性溃疡,肾功能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等。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认识脑出血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