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血”Vs“补气血”――你补对了吗?

    发布时间:2015-12-08   来源:中华康网   

  “你气血和吗?你气血和吗?你气血和吗?很多女人不了解自己……”这广告词已经让大家耳朵起茧子了。据说某小区住户,还因为每天要被这个广告强奸耳朵4320次向物业投诉。小编也是醉了!气血不足,补气血,这本身没有错。可问题在于,你知道什么是气血不合吗?大多数老百姓没有吧“贫血”和“气血不足”的关系搞清楚,以至于在临床工作中不遵医嘱,延误病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妇产科郭铭川

   

  首先声明,写这篇文章,绝对没有要针对“xxx和胶囊”的意思。我学西医出生,虽然大家派别不同,但终归同属医疗行业,应该同气连枝,不应相互诋毁。但是由于大众对“气血不足”和“贫血”概念上的混淆,确实给我们临床工作造成了极大影响。

   

  在老百姓中广为传的各种补血偏方,包括:红枣、花生、猪肝……,xxx宁胶囊、xxx血口服液、xxx和胶囊……等等。

  以上这些,到底哪些是补气血的,哪些是治疗贫血的?

  这补气血,和治疗贫血是否一样?

  补了气血,医生开的治疗贫血的药是不是就不用吃了?

  气血不足就是贫血吗?

  到底哪些人需要补血?

  今天的讲解,都将给大家一一道来。

   

首先从原理上分析

   

  “气血不足”和“贫血”,分属不同理论体系,其概念不同,临床表现却略有交叉。

  “气血不足”属于中医概念,和西医的“贫血”存在本质的区别。二者在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上都存在炯然不同。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该词条显示是经过中医专家修订过的,我不是学中医的,说错了别拍砖,要拍的话,拍百度(☆_☆)/~~),气血不足即中医学中的气虚血虚。气血不足的结果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气虚即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气虚则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血虚可见面色无华萎黄、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

  气虚则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

  血虚可见面色无华萎黄、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气血不足则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唇甲色淡、心悸失眠、舌淡脉弱。

  而西医贫血,是由于血红蛋白、红细胞不足或功能缺陷,导致血液携氧的能力下降,从而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根据贫血原因,还会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镰刀型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等。临床上见到的贫血,绝大多数都属于缺铁性贫血。所以,我们日常说到贫血的时候,如果没有特别注释,通常就是指的缺铁性贫血。而缺铁性贫血的原因,通常是因为造血原料不足、铁吸收障碍或者慢性失血等原因造成铁丢失等。

  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为: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纳差、苍白、心率增快。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体力、耐力下降;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吞咽困难;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皱缩;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反甲)。

   

  西医“缺铁性贫血”病因明确、单一。中医的“气血不足”病因复杂。

  从病因来分析,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很明确,就是铁原料的不足,那么治疗也就很明确了,有原发病的治好原发病后,剩下针对贫血的治疗,就补充铁元素就行。(如果你不明白啥叫“铁元素”,那再解释一下。这个“铁”,和“钢铁侠”那个“铁”和“钢”,和家里炒菜用的“铁锅”的“铁”,以及切菜用的“钢刀”例里的“铁”是同一种元素。没有这个元素,我们的身体是不可能造出血的。就如同没有米,加再大的火都煮不熟饭一样。)

   

  但是对于中医气血不足的原因,我暂时无法解释,不过我们可以先通过症状进行对比,去发现这二者的差别。

   

  “气血不足”和“贫血”,临床差别迥异,却仍略有交叉。

  下面我分别列举中西医两种情况在各个部位的表现:

  眼睛

  气血不足:眼白的颜色变得浑浊、发黄,有血丝,表明气血不足。

  贫血:眼睑结膜、巩膜(同上文眼白)苍白。

  注:西医的眼白颜色发黄,考虑黄疸,多与肝脏疾病有关。

  皮肤

  气血不足: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表明气血不足。

  贫血:皮肤苍白。

  注:西医的皮肤发黄,考虑黄疸,多与肝脏疾病有关。皮肤长斑,在女性多见于内分泌失调。

  头发

  气血不足:头发干枯掉发,头发发黄、发白、开叉,表明气血不足。

  贫血:毛发干枯、脱落;

  注:这个两边挺相似。

  牙龈

  气血不足:牙龈萎缩代表气血不足。

  贫血: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这些主要都考虑营养不良的并发症,不是贫血的直接表现。

  指甲

  气血不足:指甲上出现纵纹,说明气血两亏,出现透支,是肌体衰老的象征。

  贫血: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反甲)。

  注:这个两边也挺相似。

  手指

  气血不足: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细细的,则代表气血不足。

  贫血:甲床苍白

  睡眠

  气血不足: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噜,表明气血亏。

  贫血: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

  注:也有相似之处。

  运动

  气血不足:运动时出现胸闷、气短、疲劳难以恢复的状态,则表明气血不足。

  贫血:心悸、气短

  注:有相似之处。但贫血出现心悸气短的直接原因是心肌供养不足,纠正后明显改善。而气血不足,可能还包括了西医里面的其他原因。

  手的温度

  气血不足: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者手冷,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贫血:四肢凉,在急性失血性贫血表现明显,但是慢性缺铁性贫血未必会出现。

   

  从二者临床表现得差异,按照我的理论推断,这中医的气血不足也许包括有贫血的一部分症状,但是更直接的原因可能还在于器官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减退造成的功能失调表现。比如女人的卵巢功能早衰的临床症状就和气血不足的表现存在诸多重合的地方,比如皮肤变差、睡眠不好,胸闷气短等等。然而这类病人可能并不贫血。

  所以,从临床表现来分析,中医的气血不足,主要体现在某些功能失调造成的全身多系统功能障碍。那么中医补气血,自然也是通过一些药物从功能方面调理,里面并不涉及某种元素缺乏针对性补充的成分。这一点和西医存在本质却别。而西医的贫血治疗中的铁剂补充,是针对性非常强的治疗手段,也是很容易立竿见影的。从贫血原因分析,以及人体对铁元素的消化摄取方面考虑,本身铁元素就是一种吸收比较困难的物质。也不排除中医通过补气血的路子,借助某方面功能的调整,使得人体对铁的摄取能力增强,保留增加,排泄减少,从而间接地达到治疗贫血效果的可能。但是显而易见,这种效果一定不会有直接地补充铁元素来的那么快速、直接和有效。

   

  能不能补血,关键在于是否含“铁”。

  如果您看的是西医,查血常规诊断明确的贫血,那么请一定记住了,按照西医的补血规范来治疗,一定要补充铁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同前面所提到的一样,也许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医学,有许多“生血”的药物,但是里面大都不含铁元素,就算它又作用,那也只是把火烧得更旺,然而任凭我们把火烧多旺,如果没有米(铁元素)的补充,那也是终归是徒劳。所以,对于贫血病人,补血的核心还在于补铁。我们日常摄取的各种食物中,瘦肉、猪肝、血旺,是明确含铁的食物。然而红枣、花生,这些,对于明确缺铁性贫血的人而言,真没啥卵用。至于中成药物中,明确表明“补气血”的,诸如“xxx宁胶囊”、“xxx血口服液”、“xxx和胶囊”之类的,其成分中都是不含铁的,吃再多也是把火烧得更旺而已。

   

  气血不足就要补血吗?

  前面已经反复提到,气血不足属于中医诊断,如果中医诊断了气血不足,那么就应该根据中医理论,补气血,而不是补血。千万别再把这两个混为一谈了。至于哪些人需要补气血,我想还得精通中医的大佬来科普。

  从西医的层面,尤其作为妇产科大夫,我只想给广大妇女同志们提个醒。如果你现在35~50岁,出现了莫名其妙的头昏乏力、食欲不振、脾气暴躁、失眠多梦、皮肤变差、皮肤长斑、面色晦暗、关节疼痛……,同时又伴有莫名其妙的月经异常,如月经紊乱、经期延长、闭经、经期缩短、月经稀少或过多等等。麻烦您到妇科就诊,别一股脑盯着中医科、消化科、神经内科、精神科看。这种“气血不足”的“器官衰竭”表现,应该归西医妇科管,叫“卵巢功能早衰”或者叫“围绝经期综合征”,或者也可能是“女性内分泌失调”。这种“气血不足”,只要不是合并月经过多,大出血,一般也是没有贫血的,多半不用补血。

   

  补血到底该怎么补?

  首先明确,这里说的是“缺铁性贫血”的补血,和气血不足没关系哈。补血无非两种方式,食补和药补。食补就是前面提到的食物,含铁丰富的,瘦肉、猪肝、血旺这些。药补就是含铁元素的合成药物,如多糖体螯合物(力蜚能)、右旋糖酐铁、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等。(我不是打广告的,列出来的只代表临床常用。)

   

  “是药三分毒,食补要比药补好?”

  很多人认为吃药不好,最好是食补。毫无疑问,对于轻度缺铁性贫血的人,单纯增加动物类饮食摄入量,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药补。但是对于贫血的治疗周期是很长的,我们需要补充的不光是血液中的铁不足,还要补够人体的储存铁,通常对于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周期,是建议3~6个月。在并不缺吃的今天,对于大多数缺铁性贫血的人,多以单一铁元素缺乏为主,他们可能还合并有其他营养过剩,比如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等。对于这类人,长期大量摄入瘦肉、猪肝,显然会造成更严重的能力过剩,对身体并没有好处。所以,缺什么补什么,我们缺的是铁元素,对于这类人哪怕是轻度贫血,还是单纯补含铁的药物更安全。

   

  “我已经在吃铁剂了,医生开了中成药补血的还要不要吃?”

  说了这么大堆,总算明白了,原来补血就吃铁剂就可以了,那医生开这么大堆中成药,我还要不要吃呢?明确答复,是可以吃的。中成药在这个过程中,就好比加了把火,这把火有多大用,我不好评价,但至少没坏处。另外,据我所知,某些生血的中成药,虽然不含铁,不能直接升红细胞,但是其影响骨髓造血的能力是有的,肿瘤科常常会用中成药物作为升白细胞的辅助用药。但是,无论如何,如果你缺铁,中成药吃不吃我不管,铁剂,一定是要吃的。

   

  郭铭川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缺铁性贫血的常识 
1、如何预防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大多是可以预防的。主要是重视营养知识教育及妇幼保健工作。如改进婴儿的喂养,提倡母婴喂养及添加辅食,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最好能适当补...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