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

    发布时间:2015-08-28   来源:中华康网   

  什么是胃肠间质瘤?

  1983年Mazur和Clark首先提出间质瘤的概念,起初人们对其认识不清楚,认为它是起源于间叶结缔组织的肿瘤,将其与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视为一类,随着人们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独立作为一种疾病确立,并统一命名为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盛剑秋

   

  胃肠道间质瘤好发于哪些人群?

  GIST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多在40~80岁发病,平均年龄为6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GIST最多见于胃内(45%~65%),其次为小肠(15%~25%),结直肠、食管和十二指肠GIST较为少见。

   

  GIST有什么症状?

  GIST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上腹不适、腹痛,部分患者腹部可触及包块,当瘤体表面的粘膜破溃时可以引起消化道出血,当肿瘤血管被侵蚀时可发生大出血,患者可能会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

   

  如何发现是否患有GIST?

  由于GIST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我们通过哪些检查才能发现是否患有GIST呢?1.消化道内镜检查:内镜下GIST的表现为粘膜下半球形隆起,粘膜表面光滑,也可伴有局部糜烂和溃疡。2.超声内镜:能清晰的将胃肠道分为不同的层次,在超声内镜下可以明确肿物的起源层次、大小、生长方向和浸润深度等,必要时还可以在超声内镜引导下对病变穿刺进行活组织检查。因此,在治疗GIST前必须进行超声内镜检查。3.放射学检查:增强CT和MRI检查是也诊断和评估肿瘤范围的检查方式,还能发现有无肝脏以及其他远处转移、囊性坏死等,对GIST良恶性的判断有一定帮助。4.FDG-PET:可以全面评估肿瘤病灶的全身发病情况,被认为是评估GIST靶向治疗早期效果的最佳选择,但是因为检查费用昂贵,目前还没有被普及使用。

   

  GIST瘤体有哪些特点?

  GIST瘤体可以大小不等,一般直径多为2-6cm,组织切面呈灰红色或鱼肉样,质地较软、脆,较大的肿瘤可以发生坏死出血、粘液变或囊性变,包膜相对完整。GIST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

   

  GIST需要和哪些疾病进行鉴别?如何诊断GIST?

  GIST要和其他粘膜下肿物如平滑肌瘤、脂肪瘤、类癌、异位胰腺等进行鉴别,除了依靠内镜、超声内镜、CT等检查外,其诊断金标准是形态学检查(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和免疫组化检测(CD117、DOG-1、CD34阳性)。但是对于少数不典型GIST(CD117和DOG-1检测均为阴性)患者,根据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的推荐,还需要进一步行基因突变检测,基因检测对于疑难GIST的诊断、预测靶向药物疗效有重要意义。

   

  GIST患者如何进行风险分级?

  目前大量研究及分析表明,GIST的危险程度与肿瘤大小、核分裂像、发生部位以及是否发生瘤体破裂有明显关系,根据以上指标,2008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将GIST的危险程度分为极低危、低危、中危和高危四个等级,级别越高者,发生复发及转移的可能性越大。

   

  胃肠道间质瘤是恶性肿瘤吗?

  GIST与恶性肿瘤不同,因为两者起源不同,且生物学行为也不同。GIST的侵袭性也不如恶性肿瘤那么强,但GIST具有非定向分化和潜在恶性的特点。由于GIST起病隐匿,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难以早期发现,容易漏诊或误诊。近几年来,随着对GIST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该病的诊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发现GIST后应该如何治疗?

  由于GIST对放疗和化疗不敏感,目前治疗GIST的方法包括内镜下治疗、内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过去传统的治疗方式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手术要求尽量争取完整切除瘤体,达到切缘阴性,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应特别注意避免肿瘤破裂和术中播散,但是开腹手术创伤大、痛苦多、住院时间长。腹腔镜手术切除创伤小,腹腔镜手术有一定局限性,对病灶较小(瘤体直径<2 cm)和一些特殊部位的肿瘤(如腔内生长型或胃后壁肿瘤)定位困难,在操作上难度较大。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治疗GIST已经成为可能,并且已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内镜下粘膜下肿物挖出术(ESE)可以切除生长部位较浅的GIST。对于生长位置较深、单独内镜下切除有一定风险的GIST,将胃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起来治疗,实现优势互补,既可以完整切除瘤体,也避免了开腹手术,避免过多胃壁及肠段被切除,最大限度的保护器官功能。双镜联合技术有准确定位、创伤小、并发症少、对器官功能影响小等优点,是目前治疗GIST的微创、有效的新方法。另外新出现的分子靶向药物如: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等,通过抗血管生成、抑制肿瘤增殖,也能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分子靶向药物需要服用多长时间?

  伊马替尼是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信号通路及肿瘤生长,发挥抗肿瘤作用,2002年被FDA批准增加GIST适应症,可以用于GIST术前、术后或由于其他原因无法手术的GIST患者。由于术后复发很常见,因此仅手术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中、高危有复发风险的GIST手术切除后患者术后都应口服分子靶向药物,防止肿瘤复发及转移。

   

  GIST患者如何进行随访?

  诊断GIST后应根据危险程度不同进行随访,除了极低危GIST患者无需随访外,其他患者,即使是切除肿瘤后也仍需随访。由于GIST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腹膜和肝脏,所以腹、盆腔增强CT或MRI 是常规的随访项目。对于复发转移或不可切除的GIST患者应每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对于中、高危患者在前3年要每3 个月进行CT 或MRI 检查,在第四、第五年需要每6个月随访1 次。低危GIST患者应每6 个月随访一次直至第5年。

   

  综上所述,GIST是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织化学及细胞学检查,内镜下切除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式,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的发明及应用显著降低了GIST肿瘤复发及转移。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胃肠间质瘤简介 
胃肠间质瘤(GIST)是近年来新提出的概念,因为肿瘤起源不清,位置多在胃肠之间而定为间质.临床表现跟胃溃疡差不多,不太典型,有一些黑便之类的.往往伴有腹部疼痛和...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