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乳房疾病DD“乳癖”

    发布时间:2016-01-24   来源:中华康网   

  1、什么是乳癖? 有什么临床特点?

  答:乳癖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其临床特点是好发于25~45岁的中青年妇女,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房肿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质地不硬,推之活动,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

  2、发生乳癖的原因是什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科徐庆田

  答:由于冲任失调、乳失所养,脾肾阳虚、痰湿内生,肝气郁结、气机阻滞,导致气滞痰凝、气血瘀滞,而致乳房结块、疼痛,发为乳癖。

  3、如何诊断乳癖?

  答:

  高发人群:

  好发于25~45岁、社会经济地位高或受教育程度高、月经初潮年龄早、低经产状况、初次怀孕年龄大、未授乳和绝经迟的妇女。

  症状:

  ①疼痛:以胀痛为主,或为刺痛或牵拉痛;疼痛常在月经前加剧,月经后减轻,或随情绪波动而变化,痛甚者不可触碰,行走或活动时也有乳痛;乳痛主要以乳房肿块处为甚,常涉及胸胁部或肩背部;可伴有乳头疼痛或瘙痒。

  ②肿块: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大多位于乳房的外上部,肿块的质地中等或质硬不坚,表面光滑或颗粒状,推之活动,大多伴有压痛。肿块的大小不一,一般直径在1~2cm左右,大者可超过3cm。肿块可于经前期增大变硬,经后稍见缩小变软;个别患者挤压乳头可有多孔溢出浆液样或乳汁样或清水样的液体。肿块的形态可分为:a、片块型:肿块呈厚薄不等的片块状,圆盘状或长圆型,数目不一,质地中等或有韧性,边界清楚,推之活动;b、结节型:肿块呈扁平或串珠状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质地中等或偏硬,推之活动,亦可见肿块呈米粒或砂粒样结节;c、混合型:有结节、条索、片块样等多种形态肿块混合存在者;d、弥漫型:肿块分布超过乳房范围的3/4以上者。

  总之,乳房疼痛和乳房肿块可同时出现,也可先后出现,或以乳痛为主,或以乳房肿块为主;常可伴有月经失调,心烦易怒等。

  辅助检查:

  乳房钼靶X线摄片、超声波检查、红外线热图象、病理活检均有助于明确诊断。

  4、乳癖的治疗方案有哪些?

  答:以止痛与消块为目的,辨证论治以增效,保守无效宜手术切除为治疗原则。

  内治以辨证论治为原则:

  肝郁痰凝证:多见于青壮年妇女,乳房肿块随喜怒消长,伴有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苔薄黄,脉弦滑;治疗以疏肝解郁、化痰散结为主,方药选用逍遥蒌贝散加减: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瓜蒌、贝母、半夏、南星、生牡蛎、山慈姑等。

  冲任失调证:多见于中年妇女,乳房肿块月经前加重,经后缓减,伴有腰i乏力,神疲倦怠,月经失调,量少色淡,或闭经,舌淡,苔白,脉沉细;治疗以调摄冲任为主,方选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仙茅、淫羊藿、当归、巴戟天、知母、黄柏、地黄、芍药、川芎等。

  外治方法:

  中药局部外敷于乳房肿块处,可用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或桂麝散盖贴;或以生白附子或鲜蟾蜍皮外敷,或用大黄粉以醋调敷(注意:对外敷药过敏者应忌用)。  

  手术治疗:

  对于长期服药肿块不消,或增大、质地较硬、边缘不清,疑有恶变者,均应手术切除,并作病理检查。

  5、乳癖患者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平时应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适当控制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及时治疗月经失调等妇科疾患及其他内分泌疾病;对发病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乳腺增生的病因分析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乳腺增生的在近几年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纪轻的女性朋友慢慢成为主导年龄群体。由于缺乏对于乳腺增生...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