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的帮凶―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嗜酒……

    发布时间:2015-06-16   来源:中华康网   

      近年来,在门诊因脂肪肝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几乎占了门诊量的50%,并且其年龄有低龄化、年轻化的趋势。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嗜酒等是脂肪肝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成为脂肪肝的帮凶,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些帮凶是怎样伤害人体的,我们又如何采取应对方法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科崔丽安

  (1)肥胖:人体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正常标准体重20%以上者称肥胖症。正常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当进食热量超过消耗量,多余的营养物质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体内则形成肥胖。肥胖导致体内脂肪层过厚,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引起人体病理、生理改变。评定标准: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50%的成人肥胖者患脂肪肝,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的检出率则可高达90%。肥胖者在全身脂肪堆积的同时,肝脏内脂肪含量也随之增多,所以肥胖是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摄入过多脂类和甜食而又缺乏运动,由于营养过剩,使周围脂肪组织增多,释放入血的游离脂肪酸相继增加,大量的脂肪酸被不断地运往肝脏;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肥胖者存在的高胰岛素血症,促进肝脏对脂肪酸的合成,结果使大量脂肪酸蓄积在肝脏,远远超过了肝脏的运输处理能力,于是便转化成中性脂肪沉积的肝脏中,从而形成脂肪肝。所以肥胖是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导致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地罪魁祸首。肥胖除家族遗传因素、药物、内分泌紊乱等,最重要的是与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在当今社会,食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美食常在引诱你,再加上“大吃一顿”几乎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娱乐,这当然成为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另外,在日常生活之中,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工作环境的机械化,家务劳动量的减轻等,使得人体消耗热量的机会越来越少,反而摄取的能量并未减少,而形成肥胖。肥胖导致日常的活动越趋缓慢、慵懒,更再次减低热量的消耗,导致恶性循环,助长肥胖的发生。    

  应对办法:首先要有坚强的毅力和减肥的动力,这是非常重要的。其二,要控制饮食的量和饮食的质,可以采取饭前先喝汤或粥,咀嚼食物要慢,每一口食物要咀嚼30-50次,这样可以有饱腹感,以减少食量。对于饮食的质要多吃粗粮,如杂粮、各种豆类、荞麦、燕麦、糙米、海藻类、海带、蔬菜等,尽量不吃油炸、高油脂、高糖、奶油食品,不喝饮料,坚决杜绝“夜宵”。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经常运动习惯。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减肥不宜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以每周体重下降不能超过1.5公斤为宜。另外,对生活日益富裕的中青年人来说,警惕和控制腹围与臀围比值的升高,避免出现大腹便便的“将军肚”,对预防脂肪肝的意义重大。

  (2)高脂血症:指血液中的脂类物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血脂是人体血液中所含脂质的总称,其中最重要的包括胆固醇、甘油三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但是不是越多越好,健康人有一定的标准:总胆固醇(TC)的临界值为5.2―5.69mmol/L,甘油三酯(TG)的临界值为1.69―2.25mmol/L。当胆固醇、甘油三脂超过正常范围时,则统称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隐形杀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发病因素。常因侵犯重要器官而引起严重的后果,如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胰腺炎、结石症等。血脂不溶于水,与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而在人体中发挥者不同的作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首要的导致动脉硬化的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携带的胆固醇接近冠状动脉时,会释放出来,阻塞血管,因此叫坏胆固醇。LDL升高,对人体有害,说明血液中有过多的LDL沉积于动脉血管壁,就会形成粥样斑块,而有斑块的血管狭窄或破裂,会直接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或心脏猝死。它在体内含量越高,动脉硬化的危险性就越大,所以LDL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保护动脉血管的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其携带的胆固醇不沉积,还有排除LDL的作用,因此叫好胆固醇。其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从周围组织细胞转运到肝脏,将过多的胆固醇代谢及排泄,以维持血浆正常胆固醇水平,被誉为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

      应对办法:合理的饮食是治疗和预防高脂血症的有效和必要措施。人体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两种,主要来自饮食,只有一部分类脂是在体内合成的,称为内生性类脂。控制饮食对高脂血症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饮食提倡清淡,以吃素为主,但不宜长期吃素,否则饮食成分不完善,反而可引起内生性胆固醇增高。宜限制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类饮食,如动物脑髓内脏、蟹黄、虾子、黄油等。脂肪摄入量每天限制在30~50克。糖类食品也要限制,不吃甜食和零食。多吃蔬菜和水果。三餐要有规律,饥饱适度,不宜采用饥饿疗法,过度的饥饿反而使体内脂肪加速分解,使血中脂肪增加。

  (3)糖尿病:糖尿病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其基本生化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缺少或由于身体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增多而造成的胰岛素相对不足,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的一种综合病症。胰岛素是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身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转化、利用发生了抵抗。临床观察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高达90%左右。根据流行病调查,21%-78%的糖尿病患者患脂肪肝,2型糖尿病患者是脂肪肝的高发人群,当糖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释放入血的游离脂肪酸增多,易发生高脂血症。进入肝脏的游离脂肪酸增多,合成甘油三酯,储存于肝内,导致肝细胞脂肪代谢紊乱,肝脏内脂肪沉积而引起脂肪肝。

      应对办法:一旦被确诊为脂肪肝,除需要明确脂肪肝的病因,还应当及时查血糖,以明确是否合并存在糖代谢异常。需要提醒的是,由于不少脂肪肝患者仅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空腹血糖正常,若只查空腹血糖,将会漏诊一大批餐后血糖升高者。因此,脂肪肝患者应常规做糖耐量试验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以分别了解空腹、餐后血糖,以及近3个月内的血糖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有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患者应立即接受治疗,争取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血糖正常的脂肪肝患者亦不能放松警惕,每3~6个月必须去医院复查一次空腹与餐后2小时血糖,以便早期发现问题,早期治疗。同样道理,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定期复查肝脏B超与肝功能,有助于早期发现脂肪肝,保护肝功能。

  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的关键,而血糖稳定可以预防很多并发症。归纳起来,糖尿病防治要采取五个方面的综合措施,在我国被形象地称为糖尿病防治的“五架马车”(教育和心理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和病情监测)。而其中饮食疗法是糖尿病基本治疗方法,其饮食的基本原则是四低,即低脂、低胆固醇、低碳水化合物(低糖)、低热量。可以多吃热量低、高容积的食品,如各种蔬菜:西红柿、黄瓜、大白菜、菜瓜等,含糖量相对比较低的苹果、桔子、草莓、猕猴桃等水果。做到少量多餐,将正餐的主食匀出一些作为加餐用,加餐时可以选用低热能的蔬菜、半两主食或一只鸡蛋(50克)、一杯牛奶(150毫升)等,并选用粗杂粮代替精细粮,可以增加饱腹感。另外要增加自己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减少无知带来的伤害。适量运动可以降低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及其相关的血压、血脂、体重等
    (4)嗜酒:据统计,嗜酒者中脂肪肝发病率占57.6%,而且与其他类型的脂肪肝相比,酒精性脂肪肝发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进程相对较快,发生率相对较高。饮酒量和持续时间与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有直接关系,而与酒的种类关系不大。如果饮酒中的酒精含量每日小于80克,一般不会发生酒精性脂肪肝;如果每日在80-160克,则脂肪肝发生率可增高5-25倍;若每天摄入300克,8天就可出现脂肪肝。酒精量换算公式为:g=饮酒量(ml)×酒精含量(%)×0.8。饮酒过量伤害最大的是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化工厂,摄入体内的酒精95%以上要通过肝脏代谢。如果无节制地饮酒,不但会引起脂肪肝,还会发生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轻、中度脂肪肝多无症状,只有发展到酒精性肝炎、肝硬化,才会出现倦怠、食少、腹胀、尿少、手颤、黄疸、肝脾肿大、腹水、面部及前胸毛细血管扩张、朱砂掌等。

  应对办法:1、戒酒:酒精对肝细胞有较强的毒性,95%的酒精直接影响蛋白、脂肪的代谢功能,从而降低肝脏的解毒能力,导致酒精性脂肪肝。一旦出现酒精肝无论属于哪一期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及疾病康复后,必须绝对禁止饮酒。对有肝病长期饮酒者,更应该绝对忌酒。一般情况下,戒酒后大多数酒精性脂肪肝是完全可逆的。2要有坚强的毅力戒酒。3早发现早治疗:对长期饮酒和素有肝脏或者消化系统疾病的人,应定期到医院做肝功能以及体格的检查。

      此外脂肪肝的帮凶还包括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胆石症、内皮血管紊乱等。不少学者认为脂肪肝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中的表现.是代谢综合征的组成成分。总之,改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是治疗脂肪肝等代谢综合征的唯一有效的方法。美国参议员乔治・麦高文早在1977年就做了一项关于食物与健康的有趣报告,提出“籍由饮食生活的改善可减少25%的心脏病、50%的糖尿病、80%的肥胖和20%的癌症。”

  请保护肝脏,善待身体,珍惜生命吧。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高脂血症的危害有多大 
在出现了疾病以后更是要发现其中的危害,所以咱们大家更是要多了解,尤其是高脂血症的出现会存在一些危害,知道了这些更是要从一些地方下手进行处理和治疗,多了解这些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