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障碍的发病因素及发病机理

    发布时间:2015-08-10   来源:中华康网   

  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因为现在有心理疾病的人太多了,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情感障碍类疾病,比较常见的症状有抑郁,亢奋,幻听,幻觉,易怒等等,想要治疗好情感障碍就应该先弄清楚情感障碍是如何发病的。

  发病因素

  (一)行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流行病学凋查结果表明遗传因素是本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先症者家族中同病率为一般人口的30倍,一级亲属的预期发病北海为7.2-16%,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单卵双生子同病率(69-95)显著高于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12-38%),患者的子女既使在出生后不久即寄养于正常人家中,日后患病率仍很高。

  2.病前性格特征:环性性格特征是发病的基础,分三类素质:

  ①忧郁素质表现为沉静,严肃,遇事认真,多悉善感,遇挫折易陷入肖极,

  ②轻躁狂素质表现为开朗乐观,热情好动,进取心强,精神充沛,常带有情感高涨色彩,

  ③环性素质为上述两种素质特征的交替出现,每种可历时数月之久。

  (二)心理社会因素:常作为一种促发因素而起作用。

  发病机理

  (一)中枢神经递质代谢障碍假说:如儿茶酚胺(CA)假说认为抑制郁症患者脑内CA不足,多巴胺(DA)的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降低;躁狂时则增高,五羟色胺(5-HT)假说认为脑内外交困-HT的增多与减少和躁狂症与抑郁症有关,有人提出胆硷(Ach)能一去甲肾上腺素(NE)能活性平衡失调假说,认为Ach能活性亢进,NE能活性降低可能与 抑制郁症发病有关;反之与躁狂症发病有关。

  (二)神经内分泌失调假说: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激素和17羟皮质类固醇的含量增高,服用地塞米松后,不出现抑制现象,同时,促甲状腺素对于促甲状腺素释放因子的反应迟缓或消失,推测这些内分泌反应异常可能与间脑,下丘脑生物胺的功能障碍有关。

  我们的家庭教育还是有所缺失的,不少孩子本身就有性格缺陷,这类人长大以后也是特别容易出现情感障碍的,所以希望各位家长在教育的时候也要注意孩子的性格塑造,如果孩子有心理问题要及时解决,避免发展成情感障碍。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认识情感障碍 
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是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高扬或低落为基本特征。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并反复发作,间歇期完全缓解。症状较慢者可达不到精神病程度的精神障碍...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