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肺炎的治疗以抗感染治疗为核心,同时配合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并发症防治以及病因治疗,通过综合干预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1、抗感染治疗:
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感染药物。若为细菌感染,常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药物,用药剂量和疗程需结合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肝肾功能调整。对于病毒感染,除流感病毒可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外,多数病毒感染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必要时可使用抗病毒药物。若合并支原体、衣原体感染,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对症治疗:
针对发热症状,当体温超过38.5℃时,可给予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同时配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冷敷额头等。对于咳嗽、咳痰患者,使用止咳祛痰药物,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出现喘息、气促等症状,可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布地奈德等雾化吸入治疗。
3、支持治疗:
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避免劳累,室内保持空气流通,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补充维生素和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于进食困难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通过静脉输注营养液的方式提供营养支持。
4、并发症防治:
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若出现呼吸衰竭,需给予氧疗,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对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使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改善心功能。若出现脓胸、脓气胸等并发症,应及时进行胸腔穿刺引流或手术治疗。
5、病因治疗:
针对引起小叶肺炎的基础疾病或诱因进行治疗。如因营养不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引发肺炎,需加强营养支持,改善营养状况;若因长期卧床、排痰不畅导致肺炎,应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于有免疫缺陷的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机体免疫力。
患者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即使症状缓解也需完成整个疗程,防止病情反复。家属应协助患者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滋生。定期开窗通风,避免室内人员过多导致空气污浊。注意观察患者精神状态、体温、呼吸等情况,若出现体温持续不降、呼吸困难加重、意识模糊等异常表现,需立即就医。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