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人口素质的重要问题。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生活方式正在悄然改变,她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升,在寻求医疗救助过程中已由单纯解决疾病困扰,到维护生理与心理全面健康,由仅满足生存需要到追求生存质量;这一转变发生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必将促使我国医疗模式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而守护女性健康的重要领域--妇产科医疗领域中女性器官功能保护,逐步成为不断增长和亟待解决的临床需求;通过构建、推广分层疾病诊治指南和筛查流程,规范我国妇产科领域重大疾病诊治流程,在较大幅降低医疗费用的同时,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护女性生殖器官功能,降低由其损伤及丧失可能导致社会生产力下降及引发社会、家庭不稳定因素的发生。为此,加快以效益-成本-最优化为目的,以诊治疾病,救助生命为基础,研究建立当代医学疾病治疗重要理念和模式,积极倡导和推动其应用,将引领该领域迅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家庭稳定。女性一生中生理机能的发育变化,可分为幼年期、青春期、性成熟期、围绝经期和老年期。其中,青春期是生殖器官从发育到成熟的过渡期,是决定一生中机体全面发育的关键;性成熟期妇女经历结婚、妊娠、分娩及哺乳等生理过程,该过程中的病理变化不仅直接威胁妇女的健康,还会影响胎儿和新生儿发育;生育期中还有一特别令人关注的时期,即围产期,该期功能保护关系母体健康和胎儿正常发育,攀枝花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王艳君
影响人口素质全面提高;围绝经期是妇女生殖生理机能从成熟到衰退的过渡时期,是生理和心理上的重大转折点。生理周期各阶段互相关联、互相影响,每一阶段均以前一阶段为基础。某一阶段生殖器官功能一旦受损,其效应类似“多米诺骨牌”。因此,对妇女健康的医疗救助,应贯穿于妇女一生各个生理周期,着眼于系统规范全面的生殖器官功能保护。其涉及内容较广,从幼年、青春期发育到性成熟期的生理功能、内分泌功能、生殖生育、分娩及围绝经期、绝经后期的妇女功能保健等,从不同时期、不同角度全面维护女性身心健康,提高女性生命和生活质量。
1.诸多妇产科器官功能损伤可追溯于青春期发育状况,子宫、卵巢等器官发育状况直接影响妇女成年期生殖功能。其中常见病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也并非单纯是育龄妇女的疾病,可能从围青春期,甚至幼年期就开始发生发展的,在生命早期存在的某些代谢异常在青春期生理变化中获得"活化"而表现出典型 PCOS,并持续影响妇女一生。因此判别青春期 PCOS 等妇产科疾病的风险,早期诊治是保护高风险人群的生殖功能及生命质量的较为有效方法。
2.性成熟期的器官功能保护尤为重要。①宫颈疾病是我国妇女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宫颈重
大疾病发病率及年轻化趋势逐年攀升,其发生是起因于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igh Risk HumanPapilloma Virus,HR-HPV)持续感染、逐渐衍变为癌的连续病理过程,属于感染性疾病,是可预防和治愈的。HR-HPV 的致瘤性已得到肯定,HPV 感染率在低度宫颈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为 70%~78%,高度 CIN 中为 80%~89%。HR-HPV 的存在,使 35 %宫颈细胞学异常,25 %发生 CIN,癌变发生的危险性增加了 250 倍,这种演变关系明确提示了宫颈重大疾病早诊早治的重
要性。我们应认识到宫颈重大疾病预防时相已明显前移,其防控体系实际上已转变为对宫颈 HPV 感染的预防和监控、细胞学异常的慢性宫颈病变及 CIN 的筛查和早期诊治。因此,正确认识和预防 HPV 感染应该是降低宫颈重大疾病发病率的必要环节,加强宫颈疾病防控及规范化化诊治的推广应用,可有效遏宫颈重大疾病演变过程。②子宫是女性重要的标志性器官。据统计约有 1/4 育龄妇女患有各种子宫疾病。子宫良性疾病包括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异常子宫出血、子宫腔内占位病变、宫腔粘连、子宫畸形及子宫腔内异物残留等一系列影响生殖生育和内分泌功能的疾病,表现为月经紊乱、不规则阴道流血、腹痛、腹部包块、闭经和不孕不育等。传统治疗的手术创伤大,往往以丧失子宫功能为代价(据统计,仅子宫切除术在中国每年达 280 万例),并可能由此引起盆腔粘连、内分泌功能失调、盆底功能障碍等,与现代医学的治疗理念与模式相悖。③卵巢作为性腺器官与女性生殖能力、内分泌功能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子宫、输卵管切除术造成的卵巢血供下降超过 50%,直接影响卵巢内卵泡发育和成熟;手术造成盆腔内脏器粘连,导致脏器解剖结构的改变,影响激素反应敏感性;而电凝等热损伤改变卵巢内环境稳态。此外,手术治疗过程中对卵巢的损伤使内分泌功能下降,导致女性提前进入卵巢功能衰退状态,甚至产生严重的围绝经期症状,并诱发远期危害如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本身、手术创伤及围绝经期疾患的三重打击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及家庭幸福,具有广泛社会危害性。因此,在治愈原发疾病的同时,如何规范妇产科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减低卵巢损伤是保护妇女健康和生命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④女性代谢疾病造成生殖器官系统性功能损伤。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妇产科疾病可引起卵巢功能障碍导致不孕、子宫内膜增生导致月经失调以及妊娠期糖尿病危害母儿生命等,但目前有关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妇产科疾病的临床诊治尚缺乏有共识的指南。
3.分娩和围产期的器官功能保护和重建在女性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PPH)仍然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第一原因。目前仍有部分难治性 PPH 患者为挽救生命而不得不采取子宫切除术,导致产妇永远丧失子宫和生育功能,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如何根据现有医疗条件和患者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预防、治疗措施进行抢救并保护子宫及其功能是妇产科医生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4.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的器官功能重建是维护女性生活质量的关键。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占女性生命的近 1/2 时间,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和丧失,引起多种绝经相关疾病,如绝经综合征(menopausalsyndrome,MPS)、盆底器官功能障碍(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等,受累女性占此期妇女的 50 %以上,需要治疗的医疗费用昂贵,在美国仅每年 POP 手术治疗的费用就高达 10 亿美元。近年国外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手术重建方面的发展较快,随着新的手术器械、材料的不断改进及应用,使这类
手术的开展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治疗效果也在不断提高,不断向微创化方向发展。
如上所述,现代医学的发展,包括妇产科医生的手术刀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治病救人的同时也毫不留情地破坏正常女性器官功能,直接引发各种生理障碍和精神忧虑。但更重要的是,许多临床医生对于妇产科器官功能保护仍不够重视。表现为,第一,诊断与治疗方式欠规范性。频频见诸于报端的妇产科领域“过度医疗”事件,使人们不由得感慨:第二,各生理周期的发展不平衡性。近 10 年来妊娠围产期的保健进展较快,而青春期和更年期的器官功能保护意识相对薄弱;第三,对各生理周期面临
的挑战认识不足。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加、生殖医学的发展和妇女平均寿命的延长,新的挑战和需求不断涌现。如青少年性传播疾病包括艾滋病发病率的上升,如性病与未婚先孕对少女健康的严重危害;因生殖道感染增加引起不孕症的发生率升高和因节育技术指导不普及导致计划外妊娠,如何解决围绝经期和老年期妇女的保健问题,使她们能“老当益壮”。可见,妇产科临床医生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各环节中器官功能保护意识的薄弱,相关研究工作的停滞不前,已成为制约妇产科学均衡发展、满足妇女健康需求的“瓶颈”。因此,在全国范围内研究妇产科领域器官功能保护并推广应用,其社会需求迫在眉睫。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医药工业的飞速发展,预防、早期阻断妇女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完善女性功能保护已不仅仅停留在梦想。随着高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仪器和新设备得以研制和开发,尤其是微创技术的逐渐推广和应用,使得传统诊治手段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但迄今仍在诸多方面尚存争议,目前在世界范围广泛应用的早期诊治技术还未有效进行妇产科领域重大疾病风险评估,有必要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回顾性或前瞻性临床研究来加以明确,以实现现代医学诊治理念和模式。与此同时,国内大部分基层医院,尤其贫困地区,还未建立相关重大疾病卫生技术网络,缺乏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检测技术和规范化的防控及诊治措施,很难在早期病变时就及时发现、合理诊疗,往往延误了关键时机,造成女性器官功能丧失或切除。另外,许多诊治技术在社会人群和基层社区层面缺乏风险分级管理。因此,促进国内卫生行业重大科技进展,带动各项相关技术的集成、转化、转移和推广应用,将会使生殖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治时间大大前移,使我国妇产科领域器官功能保护水平跻身世界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