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O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5-03-09   来源:中华康网   

  体外膜肺氧合(ECMO)起源于体外循环技术(CPB),最初是通过体外血液气体交换来治疗可逆性的呼吸衰竭,继而成为手术室外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肺功能衰竭的暂时性替代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本文结合文献就ECMO的发展历史、机械原理、临床应用及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 ECMO的发展历史上海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薛松

  鼓泡式氧合器于1953年成功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但鼓泡式氧合器并发症较多,其应用时间仅限数小时。956年,Clowes等研发了气体交换膜,随着交换膜材料的不断改进,仿生呼吸的膜式氧合器(膜肺)逐渐在临床普及使用,膜肺的气体交换能力强、生物相容性好、血液破坏少、气栓发生率低,尤其是纤维膜肺的研制,其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长时间体外氧合应用提供了可能【】。

  20 世纪60 年代末,有人尝试用体外心肺支持技术治疗呼吸功能衰竭,并提出 ECMO 的概念。Hill等于972 年采用ECMO 技术成功治愈了一位24 岁合并呼吸衰竭的复合伤患者【2】。四年之后,Bartlett 等报道了首例新生儿急性肺损伤应用ECMO 技术治疗并存活。此后ECMO的应用逐渐增多,多项研究表明ECMO可显著降低新生儿急性肺损伤及小儿急性呼衰的死亡率【3-5】,这是吸入NO、高频振荡通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等治疗措施都无法实现的,因而ECMO已经成为了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标准治疗手段。989 年以来,登记在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LSO)临床应用 ECMO的例数超过24,000例,多数为新生儿。ECMO对成人肺损伤的疗效尚存在争议,但普遍认为此技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维持生命的临时救治手段。

  2 ECMO的原理和简要操作

  简单地说,ECMO 治疗时先将体内血液引流至储血罐,然后由机械泵将血泵入氧合器,经膜肺将血液氧合、排出CO2并加温后再通过另一路管道回输患者体内。引流体外和泵入体内的管道之间有一备用的短路,其作用是一旦回路或机械故障时可迅速将机体与ECMO系统脱离,从而确保临床使用安全【6】。

  ECMO 的管道回路模式分二种,即静脉-动脉体外氧合(VA-ECMO 模式)和静脉-静脉体外氧合(VV-ECMO 模式)。VA-ECMO 模式经静脉置管到达右心房引流静脉血,通过动脉置管到主动脉弓处将排除了CO2的氧合血回输动脉系统。新生儿一般选择右侧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置管,而成人可选择股动静脉。VA方式的优点是可同时提供心肺支持。其缺点是干扰了正常循环的血液分配和搏动方式,可造成脑、肺、心肌的损害,气栓的发生率较高;此外动脉置管结扎后尤其在小儿容易发生血管重构畸形。VV-ECMO模式是将血液在右心房水平进行氧合并去除CO2,一般认为其只提供肺功能的支持,其缺点是血液重复转流,效率低于VA模式,因而不适用于心功能不能及时纠正的心衰患者。VV模式的优点是对血液和机体的影响较小,避免了动脉插管及其相关的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体外二氧化碳清除(ECCO2R)的实际上也是VV-ECMO 的一种方式,膜肺在此的作用主要是清除多余的CO2,结合低频正压通气(LFPPV:f=3~5/min)用于治疗成人ARDS【7】。

  3 ECMO的临床应用

  3.新生儿肺疾病 适应ECMO治疗的新生儿肺疾病包括胎粪吸入综合征、先天性隔疝、肺部感染等,因最终都导致肺损伤、低氧血症甚至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一般认为,新生儿氧合指数(OI)≥40时为ECMO 启用标准(氧合指数=平均气道压力 ×吸入氧浓度×00÷动脉氧分压)。ECMO的目标是维持机体正常气体交换,通常 VA方式应维持回路中静脉血氧饱和度高于75%,而VV方式时脉搏氧饱和度监测应在85%以上。一旦转流稳定,肺内机械通气一般调整为低呼吸频率(5~0次/min)、低气道压(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什么是呼吸衰竭 
当疾病导致肺功能损害,致使气体交换不能正常进行,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和(或)二氧化碳分压增加,并超过正常预计范围时,即为呼吸衰竭。诊断1.有引起呼吸衰竭的病因,如呼...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