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杂症---血管炎

    发布时间:2015-05-02   来源:中华康网   

   大动脉炎、微多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韦氏肉芽肿病等血管炎病的临床表现形形色色、不典型,极易被误诊、漏诊,因此,被医学界列入疑难杂症。

  1.“无脉病”---大动脉炎

  人们常用“无脉”来暗喻某人生命垂危或者死亡。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桡动脉“无脉”的人,却是大动脉炎病人。

  大动脉炎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的炎性疾病。本病1908年由日本眼科医生高安首先报告,因此曾被称为“高安病”。又因多发于年轻女性,30岁以前发病约占90%,日本与我国最多见,因此又被称为“东方女人病”。福清市医院风湿科林星

  本病的全身症状有全身不适、易疲劳、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出汗、体重下降、肌痛、关节炎和结节红斑等症状,可急性发作,也可隐匿起病。当局部症状或体征出现后,全身症状可逐渐减轻或消失,部分病人则无上述症状。局部症状、体征按受累血管不同,有不同器官缺血的症状与体征,如头痛、头晕、晕厥、卒中、视力减退、四肢间歇性活动疲劳,臂动脉或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部、锁骨上下区、上腹部、肾区出现血管杂音,两上肢收缩压差大于10mmHg。

  2.结节性多动脉炎

  结节性多动脉炎是一种原因不明、以中小动脉坏死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血管炎。该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40―60岁最为常见,男性为女性的2.5~4.0倍。起病可有多种方式,如不规则发热、多汗、乏力及体重减轻等。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肾脏、骨骼、肌肉、神经系统、胃肠道、皮肤、心脏、生殖系统等,肺部受累少见。

  3.韦格纳肉芽肿

  韦格纳肉芽肿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病变累及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偶尔累及大动脉,其病理以血管壁的炎症为特征,主要侵犯上、下呼吸道和肾脏,韦格纳肉芽肿通常以鼻黏膜和肺组织的局灶性肉芽肿性炎症为开始,继而进展为血管的弥漫性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

  临床常表现为鼻和副鼻窦炎、肺病变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还可累及关节、眼、皮肤,亦可侵及眼、心脏、神经系统及耳等。无肾脏受累者被称为局限性韦格纳肉芽肿。

  4.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显微镜下多(微)血管炎(MPA)是一种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主要侵犯小血管(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最初称为结节性多动脉炎的显微下型1993年Chapel Hill血管炎会议正式将本病与结节性多动脉炎分开,并给予其特定的含义,即MPA为累及小血管的非免疫复合物坏死性血管炎,常累及肾脏造成坏死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还可侵犯肺脏、皮肤、关节、消化道等多种器官和组织。本病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几乎100%皆有肾小球肾炎,特点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不经治疗急剧恶化。约一半患者示肺受累,表现为咯血、胸膜炎和哮喘。肾活检示节段性、血栓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丛节段性示坏死,血栓形成及为中性粒细胞围绕。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沉积(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稀少或阴性,此点具有鉴别意义。

  5.风湿性多肌痛

   风湿性多肌痛(PMR)多发于老年人,以近端肌群(肩胛带肌、骨盆带肌)和颈肌疼痛和僵硬为主要特征,伴血沉显著增快和非特异性全身症状。

  6.巨细胞动脉炎

  该病几乎都发生于5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年龄在50-90岁之间。女性发病高于男性。全身症状:发病可急可缓,前驱症状包括乏力、纳差、体重减轻及低热等。器官受累症状:依据受累血管的不同而表现出复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头痛最为常见,约半数患者为首发症状。(2)眼肌麻痹也较常见,眼睑下垂,上视困难,常与复视同时出现。(3)间歇性运动障碍:约2/3患者因面动脉炎,局部血供不良,引致下颌肌痉挛,出现间歇性咀嚼不适、咀嚼疼痛等。间歇性运动障碍也可影响到四肢,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上肢活动不良。(4)神经系统表现:约30%患者出现多种神经系统症状,如由于颈动脉或椎动脉病变而出现发作性脑缺血、中风、偏瘫或脑血栓等。由于神经血管病变引致的继发性神经病变表现也多种多样,如单神经炎、周围多神经炎、上、下肢末梢神经炎等。

  7.白塞病

        白塞病是一种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也可累及血管、神经系统,消化道、关节、肺、肾、附睾等器官。

  一把开启这些疾病的金钥匙――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及抗内皮细胞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1982年被发现,目前已广泛应用。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分为二型――胞浆型(cANCA)与核周型(pANCA),其中胞浆型多见于韦氏肉芽肿病,核周型则多见于多(微)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肝炎、溃疡性结肠炎及抗肾小球基底膜疾病。目前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印迹法、免疫沉淀法、放射免疫法。临床常规检测ANCA一般用免疫荧光法作为筛选试验,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作为特异性ANCA确证试验。

  抗内皮细胞抗体对应的抗原为血管壁内皮细胞,可介导内皮细胞损伤。抗内皮细胞抗体可以出现在多种炎症性疾病,如不同类型的血管炎和风湿病中,如白塞病、韦格纳肉芽肿、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抗磷脂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并且抗体的滴度与病情的活动性具有相关性。当结果判定为阳性并存在相应症状时,提示有血管炎或其他风湿性疾病存在。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血管炎简介 
血管炎可以分为皮肤细腻血管炎和系统性血管炎,不同类型的血管炎的发病原因不同,相应的采取的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如果由于诊断错误导致治疗错误,那大家就得不偿失了,所...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