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炎性假瘤

    发布时间:2016-01-04   来源:中华康网   

  肝脏炎性假瘤(im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liver,IPL)是一种极为少见的、 由各类致炎因子引起, 以炎性结节性增生为特征的非肿瘤性疾病。

  流行病学:年龄以 40至 70岁多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男女比例约为 2: 1。可单发亦可多发 ,约 20%病例为多。

  病因:目前认为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等因素相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李照

  影像学:IPL的 B超诊断表现为低回声病灶 ,内部不均匀分布 ,形态不规则 ,多结节形 ,断面呈葫芦形或哑铃形结节状的特征性改变 ,少数呈晕圈样改变。CT平扫均为低密度占位, 强化后动脉像基本不出现强化, 中晚期边缘和中间部出现局灶性充填。IPL在 MRI上表现为肝脏表面光滑 ,门静脉不扩张 ,脾脏不大。T1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 ,病灶附近血管无受压、 变窄、 移位 , T1加权相上外周信号较正常肝实质高 ,形状不规则 ,宽窄不等的晕环。T2加权像上表现为中等信号且边界清晰。

  临床表现:患者一般多无特殊临床表现, 既往多无肝炎等特殊病史, 伴有瘤体感染和液化时有发热、 右上腹痛等症状。

  病理表现:肝脏炎性假瘤在病理形态学方面表现比较复杂, 肉眼形态上常与肝脏发生的各种原发或转移性恶性肿瘤相混淆, 其主要表现为大小不等灰白色结节, 和正常肝组织界限不清, 或无明显包膜, 质地中等, 偶而偏硬, 因此不易与恶性肿瘤相区别, 镜下主要以肌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增生为主, 细胞呈梭形或短梭行, 核通常偏大, 组织中细胞成分复杂, 除了上述细胞外, 还可发现许多各种类型的炎性细胞, 间质血管增生也比较明显, 部分病例其组织形态学上还可以出现单个或多个瘤巨细胞, 并且有一定的异形, 其生长方式呈浸润性生长, 但无明显的肿瘤性坏死或病理核分裂。

  治疗及预后:肝脏炎性假瘤属良性疾病发展缓慢 ,症状较轻 ,未见有严重并发症及癌变 ,预后多良好。在临床工作中大多数学者认为炎性假瘤术前诊断困难, 不能排除肝细胞肿瘤者应考虑手术切除。 IPL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目的是明确诊断 ,切除病灶。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肝肿瘤的介绍 
肝肿瘤就是发生在肝脏部位的肿瘤,一般好发于50-70岁的男性,有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家族史的人群更容易患病。肝肿瘤的症状表现主要是以下几点:1、疼痛:肝区疼痛是肝...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