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

    发布时间:2016-01-11   来源:中华康网   

  一、概述:

  脑膜瘤是源于脑膜上皮细胞的肿瘤,多数为良性,可生长于颅内各个部位,但常见于蛛网膜粒较集中的部位。肿瘤生长缓慢,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占优势。据统计脑膜瘤的所发生率为6人/100,000.

  二、分类:

  按世界卫生组织(WHO)2000年的分类定为3级,Ⅰ级:脑膜皮型脑膜瘤、纤维型(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过渡型(混合型)脑膜瘤、沙粒型脑膜瘤、血管瘤样型脑膜瘤、微囊型脑膜瘤、分泌型脑膜瘤、富含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化生型脑膜瘤;Ⅱ级:非典型性脑膜瘤、透明细胞型脑膜瘤(颅内)、脊索样型脑膜瘤;Ⅲ级:横纹肌样型脑膜瘤、乳头状型脑膜瘤、间变型(恶性)脑膜瘤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杨学军

  三、临床表现:

  脑膜瘤是颅内生长缓慢的占位病变,因压迫肿瘤邻近的脑组织和结构引起相应的神经症状与体征,这与肿瘤生长部位、生长速度有直接关系。脑膜瘤最常见的症状与体征是头痛和癫痫发作,且常是首发症状。因多数脑膜瘤呈缓慢生长,因此病程长,常在1~2年以上,多数患者主诉头痛,但头痛部位与肿瘤所在部位并无相关关系。癫痫亦是常见的症状,50%脑膜瘤患者有癫痫发作,局限性癫痫是中部矢状窦旁脑膜瘤最常见的症状,大发作常见于额叶、颞叶、枕叶等部位的脑膜瘤,在儿童常表现为颅内压增高。

  四、诊断:

  脑膜瘤成年人常见,其临床特点是缓慢发病,病程较长。对长期头痛、成人出现癫痫发作、精神改变、颅骨局限性包块、眼底视乳头水肿患者,应想到本病的可能性,结合神经影像学检查及时做出正确诊断。

        1、颅骨X线检查:颅骨平片异常率可达36%~77.5%,除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的X线征外,幕上脑膜瘤还可引起松果体钙化移位,此外还可发现:骨质增生、骨破坏、血管压迹的改变、肿瘤钙化。

        2、脑血管造影:了解肿瘤之血液供应,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对供血丰富的肿瘤,手术前栓塞主要供血血管有助于减少手术中出血。

        3、脑CT扫描:CT扫描无创、方便,可精确定位,是当前诊断脑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4、脑MR扫描:MR平面扫描能很好的显示肿瘤与周围解剖结构,如大血管、静脉窦、颅神经、脑干等重要结构,增强MRI对诊断十分有益,可改进脑膜瘤的分辨性。

        5、磁共振频谱:对肿瘤分级及复发有帮助。

        6、正电子发射扫描:可用于评价肿瘤有无复发及恶性程度

  五、治疗

        1、手术治疗:脑膜瘤为脑实质外肿瘤,92%为良性,因此手术全切除肿瘤是首选方法,为达到手术根治的目的,原则上应争取完全切除肿瘤及与其粘连的硬脑膜及颅骨。

        2、放射治疗:对脑膜瘤行放射治疗仍存争议,近年来由于放射外科设备的改进及大量病例的疗效观察认为放射治疗是有益的,特别是对特殊部位,如海绵窦内、斜坡等部位脑膜瘤和术后仍残留肿瘤者应行放射治疗,γ刀为海绵窦区脑膜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3、激素治疗:用激素受体拮抗剂来治疗这类肿瘤,孕激素受体拮抗剂米非司酮(mifeprinstone RU486)作为抗脑膜瘤药物,它可以抑制脑膜瘤细胞的体外生长。

        4、基因治疗

  六、预后:

  脑膜瘤多数为良性,如能根治则预后良好,因其为髓外肿瘤,术后多数患者生存质量良好,能恢复工作及正常生活,但位于蝶骨嵴内侧、海绵窦内、斜坡等手术困难部位者预后较差,手术死亡率高,术后后遗症多,生存质量差。另外脑膜瘤术后复发率常在13%~40%之间,因此即或是SimpsonⅠ级手术根治的患者经10~20年的随访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术后患者应定期行影像学检查。

                    

  (作者声明:本文的任何转载需经作者同意,引用需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脑膜瘤的介绍 
脑膜瘤属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有报告认为,脑膜瘤出现早期症状平均2.5年,少数病人可长达6年之久。病人往往以头疼和癫痫为首发症状。根据肿瘤部位不同,还可以出...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