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综合征-问题汇总(详细而又通俗!)

    发布时间:2016-01-06   来源:中华康网   

       (很多问题有共性,我归纳总结在此,希望大家阅后能有所得,不至于东问西问,还是云里雾里。如欲了解更多,可参考我的其他文章)

   

          用简单的一段话概括“预激综合征”,就是:有一部分人,天生的,心脏里多了一条“电线”,平时存在着发生“短路”的隐患。 患者平时没有症状,宛若常人,仅在做心电图时,有“预激”的表现。然而,由于存在上述隐患,心脏会不定期地突然发生“短路”,导致心动过速(心率往往超过150次/分),造成突发的心慌、心跳、胸闷、胸痛等表现(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症状严重程度也各有不同)。“短路”临时解除(自行解除或者医生用药物等方法),心动过速就会一下子终止,患者立即恢复正常心跳,自己感觉又像个正常人。但,隐患仍然存在,下次不知何时又会“短路”,因而反复地重复出现上述表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程宽

   

  一.1.预激综合征的患者,心脏里,“多了一条”究竟是什么?2.为什么会“多一条”?3.这种人多不多啊?4.是先天的吗,会遗传吗?

   

  答:1.人的心脏有大量的肌肉,预激综合征患者“心脏里多的一条”,其实是可以理解为“肉丝”,它有“导电”的功能,像“电线”一样,专业的称呼叫“旁道”或“旁路”。2.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它应该退化掉,但遗憾的是,有一部分人的没有完全退化,所以“多了一根电线”。极少数情况下,多了不只是一条,而是多了两条甚至更多条,即“多旁道”。这里再强调一下,多的不是“血管”。所以,预激综合征和冠心病、心肌缺血(这些是心脏血管出问题了)根本不是一回事,只是心电图看起来,有点酷似心肌缺血的表现而已。当然,极少数的预激综合征患者,是会伴有其他的心脏病。

  3.发生概率:大概每1000人里,有1.5到3个“预激”患者,所以说,不算多,但也不少。

  4.理论上,“预激”算是先天性的。一般不会遗传,不过,预激综合征的患者,他(她)的直系亲属患该病的可能性比一般人要高一倍左右。

   

  二.1.预激综合征,有什么表现或者后果吗?2.为什么有的是A型,有的是B型?3.什么是间歇性预激?

  答:1. 一种情况:心电图有“预激”(可以理解为短路的隐患)表现,但从来没有“短路”发生(即:没有心动过速发作),这种情况严格来说,叫“无症状预激”;另一种情况,平时心电图就有“预激”,而且,有过心动过速发作(即,发生过“短路”),则叫“预激综合征”。一般来说,会有如下影响。

  (1)平时的心电图不正常,有“预激”(短路的隐患)表现,造成体检结果异常,影响招工、入职等,部分女性在生育前发现“预激”,会担心孕期过程中发病。

  (2)发生“短路”或“严重短路”,引发心动过速,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甚至数天不等。轻则突然发生心慌、心跳、乏力、胸闷、胸痛(约占90%),重则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低血压,甚至眼前发黑、短暂昏倒、神志丧失、休克(约占10%)。发作结束后(自行终止,或经过医生治疗、抢救),可很快恢复,又貌如正常人。但上述情况可不定期的反复出现,少则偶尔发作,多则数周甚至数天即发作,总体趋势是越来越频繁。极罕见情况下,“预激”可引起猝死,大概的可能性是,每300个预激患者,每年发生1例;也有研究显示,162例无症状的预激患者,观察5年,其中有3人猝死。

  2.笼统地说,A型预激,就是多的那条“电线”长在心脏左边,多见;B型:在心脏右边,少见。

  3.间歇性预激,可以理解为,平时的心电图,有时正常,有时又显示出“预激”。这种患者,也是可以发生心动过速的,但相对而言,不太会出现上述的“严重表现”。

   

  

   

  三.我有“预激”,该怎么办?

  答:第一种情况,如果有过心动过速的发作(发病时心电图证实),或虽然没有心电图证实发作,但平时心电图有“预激”表现,而且也有发作心动过速发作的高度可能性,比如有过突然、短暂(一般来说,至少数分钟)莫名地心慌、心跳(少数人自己测脉搏证实心跳很快),上述这些情况,都推荐“心脏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微创技术)。特别是“预激”患者有原因不明的突发晕倒、神志丧失等,更要尽早考虑射频消融。绝大多数可以一次根治。

  第二种情况,如果确确实实从来没有心动过速的发作,一般称为“无症状预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处理的策略,即具体患者,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需咨询专业医生。一般来说,可以暂时不做射频消融术,除非以后又发生了心动过速,或招工要求,则进行射频消融术。

   

  四.我有“预激综合征”,也确实发作过心动过速 ,医生让我做射频消融术,可我害怕风险,一直不敢手术,我该怎么办?

  答:诚然,不去做射频消融术,是可以暂时避免手术的潜在风险。但若不手术,也存在以下几种可能的弊端:可能需长期吃药,而且药物效果不理想且有一定副作用;心动过速不定期发作,影响生活质量,部分患者甚至从来不敢出远门;女性患者在怀孕期间发病,处理棘手;极少数平时发病时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存在着猝死可能,尤其是年青患者;部分患者因长期反复发作心动过速,诱发心房颤动(房颤),这是一种更讨厌的心律失常,甚至会使患者的病情突然恶化。

  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微创技术来根治“预激综合征”,已有多年历史,技术成熟,就是用微创的办法,把那条多的电线“消掉”,成功率很高。当然,只要是手术,确实会有潜在的手术风险可能,必要的时候,建议到病例数多的大医院,与有经验的电生理及射频消融专科医生沟通。从临床的实践和现实来看,一些患者在发病时(狼来了),就下决心做手术,等这次发病好了(狼走了),勇气就消退了,下次“狼又来了”,再下决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以后,往往最终接受射频消融术。

   

  五.我是预激综合征,我想吃药治疗,有没有效果呢?吃药能不能让“预激”消失,让我心电图正常?

  答:1.药物可能有一定效果,但不是一定有效果。主要的作用,一是长期吃药,可能会使心动过速的发作次数少一点,但难以完全预防所有的发作;二是每次发作时,临时吃几片药,可能能够终止这一次发作,但是起效会比较慢,往往需半小时到1小时,如果要马上起效,那还是抓紧去医院!另外,具体要吃什么药,怎么吃,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如果药物选择不当,甚至会出现反作用,加重病情。还有,长期服药,一是麻烦,二是药物有一定副作用。

  2.一部分患者吃药以后,“预激”可能会暂时消失、心电图暂时正常,但效果不是特别肯定,要靠这种办法使心电图看起来正常,不是很“靠谱”。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预激综合征概述 
预激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te,WPW)的概念是Durrer等医生于1970年首先提出的,是指心脏由于存在异常的电传导通路而引起心脏发生...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