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阻断肿瘤骨转移

    发布时间:2015-10-14   来源:中华康网   

  平衡阻断肿瘤骨转移

  几乎各种恶性肿瘤均可发生骨转移,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平均每5个患者中就会有1个发生骨转移,骨转移的骨骼病变及并发症如不能合理治疗危害极大,如病理性骨折,常常使患者瘫痪在床,剧烈的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许多患者及家属认为,发性骨转移后已没有太好的方法,只能用吗啡等药进行止痛治疗。其实不然,患者发骨转移后,仍然有很长的生存期,通过合理的标本兼治,许多骨转移患者可以重新站立起来,象普通人一样无痛地生活、工作。医科院肿瘤医院综合科冯利

  一、       早期诊断

  骨转移的早期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这样说,确诊的越早,对治疗越有利。我们临床常常遇到这样的病例,患者因意外摔伤或扭伤,到医院检查时才发现是原发骨肿瘤或肿瘤骨转移。临床较易误诊的病例是,摔伤或扭伤后经普通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因X线光片对骨转移的阳性诊断率相对较低(约57%)。骨转移癌主要症状是持续性疼痛,并持续性加重,还可引起活动障碍。因此对已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要定期复查,警惕骨转移的发生。对普通外伤的患者,如症状持续不能缓解,应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在未明确诊断前不要轻易地进行推拿、按摩等治疗,以免加重病情。

  临床常用的影像学骨转移诊断方法有不同的特点: X 线特异性较高而敏感性较低;骨ECT(骨扫描)显像阳性率较高,但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CT、MRI(核磁共振)特异度、准确度高,但不适合进行全身检查;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具有较高的阳性率,但在单纯成骨性病灶方面效果欠佳,且价格相对较高。

  理论上骨转移时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改变早于影像学,但传统的骨代谢生化指标缺乏特异性,受多种因素干扰,限制了它在骨转移研究中的应用。一些新的骨转移生化指标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如I型胶原碳端肽(ICTP):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达到:92.05%、 70.0%、81.6%,。

  骨转移表现为:溶骨性、成骨性及混合性三种类型。不同的类型,治疗方法不同,只有明确诊断、对症治疗,才会有好的临床效果。

  二、       综合治疗

  肿瘤肿瘤骨转移患者的治疗,既要考虑原发病的病理特点,又要考虑骨转移的临床表现,因此单一方法的治疗,临床疗效欠佳,我院肿瘤科依托我院为全国骨伤医疗中心的优势,通过过对既往经验的总结及新的诊断、治疗方法的探索,在肿瘤骨转移的综合治疗方法上,形成了具有中西结合特点的“平衡阻断”疗法,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平衡阻断”疗法的内涵

  依据祖国医学“阴阳平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肾主骨生髓”理论,及现代肿瘤骨转移分子生物学理论,提出了对骨转移的“平衡阻断”疗法,其核心内容为:

  1、早期诊断:对临床常用的影像学骨转移诊断方法如:X 线、 CT 、ECT (骨扫描)、MRI(核磁共振)以及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等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进行深入研究、对比分析,早期发现肿瘤骨转移及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理论上骨转移时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改变早于影像学,为此我们在临床上已开展了肿瘤标记物及骨转移特异敏感指标血清检测,科学地检测肿瘤的发生发展、手术后残留及术后复发等情况。在骨转移特异敏感指标血清检测方面,我们开展了成骨性转移指标:血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血I型胶原碳端前肽(PICP)。溶骨性转移指标:血I型胶原碳端肽(ICTP)的检测。骨转移特异敏感指标血清检测,在临床骨转移的改变上要早于影像学改变3-6个月,还有助于分析骨转移的类型,根据不同的转移类型,对证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2、减瘤祛邪:利用微创、核素、放疗、化疗等方法减小肿瘤负荷,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达到机体与肿瘤之间现代医学的免疫平衡。扶正与祛邪抗癌作用的中药同时应用,以达到机体与肿瘤之间祖国传统医学的正邪、阴阳平衡。

  3、阻断转移:根据不同肿瘤的传变规律,依据肿瘤“扶正培本”治则,以“滋阴补肾”等方法,在我科经验方“益肾骨康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应用,提高机体免疫力,阻断肿瘤产生的破骨细胞或成骨细胞与受体的结合,修复破坏的骨组织,阻断肿瘤骨转移的发展。

  对部分药物治疗不敏感的骨转移病灶,进行微创介入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72h内,能达到完全或显著性疼痛缓解,对破坏的骨组织提供结构性支撑作用,预防病理性骨折、截瘫,并杀灭局部癌细胞,根据这一治疗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我们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深一步研究,根据不同的原发病灶,在骨水泥加入不同的抗肿瘤药物,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

  肿瘤科冯利主任担任负责人的课题《滋阴补肾法提高肿瘤骨转移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已获医院立项资助,在前期研究中,已显示了“平衡阻断”疗法对肿瘤骨转移较好的临床疗效,此项研究的完成将有助于形成肿瘤骨转移的诊疗规范,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典型病例1:

  患者张女士,54岁,病历号:0022209。2001年4月行乳腺癌切除术,术后进行了放、化疗治疗,2004年底出现持续性背部疼痛,无法行走,经检查确诊为胸9椎至12椎广泛转移,压迫脊髓。在我科经过3个周期的“平衡阻断”疗法的治疗,CT检查骨转移已基本修复,背部疼痛完全缓解,已恢复正常工作。

  典型病例2:

  患者李先生,66岁,病历号:0030007。2006年9月,因扭伤后腰痛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我院骨科,后转入肿瘤科,确诊为肺癌,胸椎、腰椎、髂骨、胸锁关节、肋骨等广泛溶骨性破坏。经过5个周期的“平衡阻断”疗法的治疗,现CT检查骨转移病灶基本修复,肺癌原发病灶明显缩小,患者腰痛已不明显,生活自理。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认识骨转移癌 
骨转移癌是指原发癌症转移到骨骼系统,最常见的是脊柱(胸腰椎)、骨盆和长骨骨干。恶性肿瘤骨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过程。肿瘤细胞随血流到达骨髓后,通过与成骨细胞、破...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