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原称恐怖性神经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病人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在相同场合下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恐惧寻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病人极力回避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其正常活动。
恐惧症的患病率为0.59‰,城乡患病率相近。1996年,Magee等报告,恐惧症起病年龄的中值分别为29岁、16岁和15岁,女性多于男性。在25~44岁年龄段人群中患病率最高。
恐惧症多数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发展的趋势,病程越长预后越差。儿童期起病者、单一恐惧者预后较好,广泛性的恐惧症预后较差。
1、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是治疗恐惧症的首选方法,系统脱敏疗法、暴露冲周疗法对恐惧症效果良好。基本原则:一是消除恐惧对象与焦虑恐惧反应的条件性关系,二是对抗回避反应。但行为疗法只强调可观察到的行为动作,是治表未治本,疗效是否持久,结论不一。
2.药物治疗 三环类抗抑郁剂米帕明和氯米帕明对恐惧症有一定的疗效,并能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D)类如吗氯贝胺等对社交恐惧有一定效果。SSRIS类的氟西汀、帕罗西汀等也可部分缓解恐惧症状。苯二氮卓类与普萘洛尔也因可缓解病人的焦虑而有效,尤其是可增强病人接受行为治疗的信心。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