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源性颈腰痛

    发布时间:2015-10-31   来源:中华康网   

  一、椎间盘源性颈腰痛的概念及病理变化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间盘退变或损伤前后的神经解剖生物化学、生物力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在没有间盘突出的情况下,发生于间盘内部的病变也能引起颈腰痛 ―― 称之为椎间盘源性颈腰痛。 成都第一骨科医院疼痛科郭发强

  椎间盘源性颈腰痛的病理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表现为椎间盘纤维环的内裂,就是纤维环内部、内层发生撕裂,另一个是在撕裂的基础上出现炎症肉芽带 (椎间盘炎) , 这些病理变化称为椎间盘内紊乱 (IDD) 。

  二、椎间盘源性颈腰痛的发病机制

  1. 椎间盘内化学物质的刺激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椎间盘退变或损伤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炎症介质或退变产物,这些化学物质对末梢神经纤维的刺激可使神经组织处于超敏状态,在外来轻微刺激下即可引起疼痛。

  2. 椎间盘后缘纤维环裂隙的出现

  随着椎间盘的退变,从髓核到纤维环外层逐渐发生裂隙,在裂隙的基础上肉芽组织侵入同时有炎症细胞渗出,在椎间盘的纤维环后缘形成炎症肉芽带。在产生炎症的过程中,与愈合和生长有关的生长因子也出现,这些生长因子作用使得椎间盘发生退变和炎症,进一步加重椎间盘源性疼痛。

  3. 椎间盘内机械压力的变化

  目前认为,由于退变的椎间盘内炎性介质的含量非常高,在炎性介质的作用下,窦椎神经末端的伤害感受器处于超敏状态,从而对机械压力的痛阈下降,在轻微的机械压力刺激下,即可产生神经冲动。

  三、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多发病, 占 39% 到 40% , 是椎间盘内各种疾病(如退变、终板损伤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引起的。功能丧失性下腰痛, 临床上 不伴有神经根性症,无神经根受压的放射学证据,可描述为化学介导的椎间盘源性疼痛。

  1 、诊断

  目前尚无诊断的金标准,一般认为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 )下腰痛症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 >6 个月。 (2) 持续下腰痛在坐位时加重,没有根性症状。 (3) 间盘造影阳性或 MR 表现典型的病变间盘低信号、纤维环后部出现高信号区。

   椎间盘性腰痛 MR 的表现, T2 加权像上有病变间盘出现低信号即黑盘综合征,同时在纤维环后缘出现一个高信号区,这样的 MR 高度支持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但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椎间盘造影的阳性结果。

  

  A. 下腰痛症状反复发作,但持续时间小于6个月

  B. 持续下腰痛在坐位时加重,呈现根性症状

  C. 间盘造影阳性或MR表现典型的病变间盘高信号、纤维环后部

  D. 需

  窗体底端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导致腰痛的常见原因 
目前国际腰痛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几乎每个人的一生中迟早要受到腰痛的困扰。调查显示,在整个人群中有79%~80上的人已发生过腰痛,每年高达50%的处于工作年限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