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创造生命奇迹――北大医成功抢救一例羊水栓塞产妇...(转载)

    发布时间:2016-01-12   来源:中华康网   

  

  2014年7月26日晚8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大医院),一位幸福的妈妈、家属及在场的医护人员满怀欢喜地迎来了一个六斤半的女宝宝顺利出生。然而,令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妈妈发生了致命的大出血,命悬一线,和抢救她的医护人员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

   

  娩出胎儿7分钟后,胎盘顺利娩出。分娩2小时内,患者阴道出血900毫升,值班二线医生胡君、一线医生冯兆亿迅速按照产后出血常规,给予加强宫缩、检查软产道、检查胎盘及胎膜完整性、开放静脉、急查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等一系列处理。此时患者出血减少,但出血似涓涓细流仍无法完全停止,血液亦无法凝固,检查心率,已达150~160次/分。这样的情况引起了医生的警觉,太危险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抗感染科郑波

   

  对于正常的产妇,机体有足够的血液储备和凝血功能,而且这位妈妈出血量不大,仅900毫升,那为什么血液无法凝固、心率如此快且无法代偿呢?这些临床表现与单纯的产后出血很不匹配,是否存在另外一种疾病导致这些症状呢?检验科很快给出了答案,患者出现了弥漫性凝血功能障碍(DIC)!

   

  此时,三线值班医生张岱迅速到场组织抢救,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临床考虑羊水栓塞,立即给予地塞米松及氢化可的松抗过敏治疗、输纤维蛋白原及血浆纠正凝血障碍、输浓缩红细胞纠正贫血,并启动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通知产科杨慧霞教授、时春艳主任医师、刘锤敝魅我绞Α⒏究埔玲主任医师、麻醉科王东信教授、郑义林主治医师、血液内科王茫桔教授、产房包艾荣护士长、儿科二线、内科二线、手术室、血库、药房、行政总值班等相关科室、相关人员到场进行抢救,并将患者运送至手术室便于有创抢救。

   

  参与抢救的各个部门立即行动起来,麻醉医生负责维持血压、心率、呼吸,中心静脉置管、气管插管顺利进行;血液内科医生负责纠正凝血功能障碍;药房、血库、医务处提供药物、血液、行政上的支持。大家各司其职、通力合作。考虑到该患者的羊水栓塞以凝血功能障碍为首要表现,已经出血达3000ml,经各种保守治疗仍有阴道活动性出血、血压下降,决定为患者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患者家属签字同意切除子宫。时春艳主任医师、张岱副教授及冯兆亿住院总医师立即刷手上台,在麻醉科王东信教授及郑义林主治医师的麻醉保障下,成功地为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切除了子宫。

   

  7月27日凌晨4点,手术结束,令医护人员安心的是,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已停止出血。自分娩至此时,累及出血达5000ml,共输血4000ml、血浆2200ml、血小板6000分。整个抢救历时8小时,在场的所有专家、医护人员筋疲力尽,彻夜未眠,但没有一个人喊累,大家一起护送患者进入监护室。

   

  术后患者入CCU、后转入SICU。术后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损伤、肾损伤、肝损伤,但神志清晰,无神经后遗症。妇产科积极组织并参与全院会诊及产科全科会诊,杨慧霞教授、董悦教授、金燕志教授、时春艳主任医师、陈倩主任医师、孙伟杰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陈明主任医师、血液内科董玉君副主任医师、肾脏内科张路霞副教授、吕继成副教授、抗感染病房李湘燕副主任医师、麻醉科王东信教授等各相关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为患者进行诊疗。

  产后第10天,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无感染征象,伤口愈合好,无神经后遗症,未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征,顺利出院。

   

  1926年,国外学者Meyer最早报道了羊水栓塞,它是一种罕见的、严重的、不可预测的产科并发症。发病率为万分之二到万分之七,其死亡率高,文献报道羊水栓塞的死亡率约13%~30%,存活者中约61%遗留永久神经后遗症。目前羊水栓塞已经是发达国家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及时的诊治和抢救团队的密切合作至关重要。我院妇产科在董悦教授、金燕志教授、刘玉洁主任医师、杨慧霞教授、时春艳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已成功抢救多例羊水栓塞患者,其中一位患者康复后再次妊娠、成功分娩。近年,北大医院妇产科团队共发表1篇SCI文章、多篇核心期刊文章及全国会议发言,为推动我国羊水栓塞的诊疗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妇产科  冯兆亿、时春艳、尹玲)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羊水栓塞怎么办? 
羊水栓塞一般是发生在产妇生产是的产科并发症,主要是由于胎儿的羊水进入到了母体的血液循环中,所导致的严重的致命症状。那么出现了羊水栓塞该如何处理呢?我们来看一看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