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及鼻窦良性病变鼻内镜术后的术腔处理及其局部用药

    发布时间:2015-11-08   来源:中华康网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鼻腔-鼻窦常见的部分良性病变鼻内镜术后不同处理及其局部用药方法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近5年在我科接受鼻内镜手术、并随访1年以上资料完整的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真菌性鼻窦炎、鼻腔血管瘤、内翻性乳头状瘤、鼻窦囊肿和出血坏死性息内等患者有236例,术后随访1-3年,平均1.5年。常规处理包括在鼻内镜下清理术腔分泌物、术腔囊泡及肉芽。皮质类固醇激素鼻腔喷雾每日2次,共计3周。发现有鼻腔粘连、上颌窦口疤痕性粘连或缩小者,均在内镜下分离,切除部分原粘连部位黏膜及其黏膜下组织,部分患者放置浸润5-氟尿嘧啶(5-FU)膨胀海绵填塞。3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用干扰素a-2b(5miu/1ml)作窦口局部粘膜下多点注射。部分并发术后上颌窦口疤痕过度增生患者在内镜下放置微型上颌窦引流支架。结果:治愈83.47%(197/236),好转11.44%(27/236),总有效率94.92%(224/236)。无效的患者分析结果为:单纯性鼻窦炎、鼻息肉伴发鼻窦炎、鼻中隔偏曲伴鼻窦炎患者和鼻腔血管瘤术后发生鼻腔粘连分别为3例、3例、2例和1例;单纯性鼻窦炎患者中1例伴发糖尿病患者术后鼻窦炎症复发。2例鼻息肉患者在随访期间息肉复发。其余患者均获得治愈或临床治疗有效。对于术后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分析显示:常规术后处理的195例患者中,4例无效的主要原因分别为1例伴发糖尿病患者术后鼻窦炎症发复、2例鼻息肉复发、1例窦口狭窄和鼻腔粘连。采用常规处理、并对鼻腔粘连进行单纯粘连分离处理后,13例患者中7例失败,均为再发生粘连所致。对于1例鼻中隔矫正术后并发鼻中隔血肿患者,行术后常规处理和血肿清除,后发生鼻腔粘连。其余患者(包括对于并发鼻腔粘连进行分离后局部放置浸润5-FU膨胀海绵或内镜下放置微型上颌窦引流支架的患者24例、和3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作局部黏膜下基底部干扰素注射)均于随诊期间未发生任何其他并发症。结论:鼻内镜术后术腔处理对疗效将产生致关重要的影响。对于并发术后鼻腔粘连的患者,在分离粘连组织后,应选择适当方法(包括局部放置浸润5-氟尿嘧啶(5-FU)膨胀海绵或内镜下放置微型上颌窦引流支架)进行处理,可有效防止再粘连的发生。对于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局部注射干扰素可有效防止肿瘤再复发,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有效处理方法。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董伟达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鼻窦炎会致命吗 
一般的鼻炎就是比较难受,鼻炎本身引起严重并发症的比较少见的,除非就是癌变了。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以鼻塞、...